电视媒体与农村环境保护
作者: 陈和摘 要:本文就电视媒体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功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提升电视媒体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效能,为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电视媒体; 农村环境保护; 功能
中图分类号: 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172-001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环境保护被摆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电视媒体作为城乡居民接受信息的主要来源,理应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有所作为。然而,事实证明,电视媒体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还远远不够,本文就电视媒体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功能、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电视媒体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功能
1.电视媒体具有信息沟通功能
电视媒体具有采集信息和传播信息的特点。通过与农村群众的广泛联系,既可以把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等信息告知农民,也可以通过采访报道,把农民的诉求及时让政府相关部门知晓,便于更好地展开环境保护工作。电视媒体是信息沟通的纽带和桥梁。2.电视媒体具有舆论监督功能
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农村生产生活污染和周边城市工业生产的污染。通过电视媒体对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行为进行曝光,揭露和批评,形成舆论压力,迫使相关污染企业或个人自觉爱护环境,起到监督的作用。同时也能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对污染企业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制止,尽力解决农村各种环境问题。
3.电视媒体具有服务功能
电视媒体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功能,不仅仅在于信息沟通和舆论监督,更重要的是提供服务。对于国家出台的政策、法规不仅要让农民知道,还要对其进行解析,做到让农民充分了解和知道如何享受这些政策、法规。重视科学技术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引导农民使用秸秆还田、建造户用沼气池、生态循环种养等技术,保护农村环境不受污染。
二、电视媒体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1.农村环保题材的电视报道缺失严重
与城市题材相比,农村题材受电视媒体的重视程度要轻很多。有关农村题材的电视报道数量远远不及城市题材的报道数量。而在农村题材的节目中,电视报道更多的是侧重于农业生产,有关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报道所占比例非常小,往往被认为是公益性的宣传报道,这样的报道也主要出现在新闻类节目中。因此,农村环境保护类电视报道处于缺失严重的状态。
2.农村环保题材的电视报道内容不够准确、深入
一些农村环境保护类节目,由于传播主体的认识和业务水平有限,采访报道没有完全深入农村,深入到农民中间,内容枯燥无味,不能反映农民的环保诉求。面对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报喜不报忧,与农村的实际情况有所偏颇。即使是报喜,由于编导自身的不了解,对农村环境保护中值得学习的做法,也不能深挖其精髓,失去了服务的功能。
3.农村环保题材的电视报道形式不够丰富
电视报道的形式是需要不断推陈出新的。编导常常要绞尽脑汁让报道内容较容易被观众接受,甚至让观众参与互动。然而,那些生动的、丰富多彩的报道形式往往被应用于娱乐节目、城市生活类节目等。在农村环保题材方面用的比较少,程式化痕迹较重,以新闻形式报道为主,多为任务性的报道。
4.农村环保题材的电视报道与农村受众互动性不强
一方面,农民的收视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7:00-9:30,而有关农村节目的电视报道往往不在这个时间段,农民收看农村环保类节目的机会较少;另一方面,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还比较低,环保意识不高,对农村环境保护类节目关注度不高,参与节目的热情也不高。因此,电视报道与农村受众的互动性不强,导致了电视报道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效果不佳。
三、关于电视媒体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宣传的几点建议
1.电视媒体要重视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报道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电视作为传统的大众媒体应该加以重视。在农村题材的报道中,电视媒体不能仅把目光集中在农业生产上。农村的生产发展固然重要,但牺牲了农村环境的发展,日后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的。所以电视媒体应当将农村环境保护与农村生产发展放到同等高度,加以宣传报道。
2.电视编导要增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意识
对于电视编导而言,要做好农村环保题材的电视节目,首先要确立科学发展观和持续发展的理念,有社会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不但要加强农村环保知识的学习,对国家出台的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实施的重大措施也要有清楚的认识。只有这样,电视报道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才能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
3.电视媒体要着力提升报道的质量和效果
有关农村环境保护题材的电视报道,不仅数量要增加,质量也要跟上。把复杂的环保问题、环保理论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简单实用的方式传播给农民受众,让他们能够看得明白、理解得透。2012年,央视七套《农广天地》栏目播出的节目《新型环保兔舍》,通过现场拍摄结合动画、字幕、解说等元素,使节目既有科学性、普及性,又有趣味性,深受农民观众的喜爱。此外,电视媒体还要尊重农民的收视习惯,播出时段集中在晚上7:00-9:30,环保类节目的电视报道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收视效果。
4.电视媒体要增强与农村受众之间的互动
有关农村环境保护题材的电视报道,其收视主体是农民,离开农民泛泛而谈是不可取的。因此,电视媒体应当深入农村、深入田间地头,关注农民的诉求,让农民来谈,与农民互动。农民的话比电视解说更有说服力,能够使农民的环境保护诉求得到放大和反馈,促使社会更多地关注农村环境问题。央视七套《聚焦三农》栏目组经常深入农村,进行新闻深度报道,既做到了对国家农村环保政策实施情况的及时跟踪,又把各地农民的环保诉求集中反映出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叶东坡.大众传媒与农村现代化[J]新闻知识,2006年第10期
[2]陶贤都,刘友琼.大众传媒与农村环境保护舆论空间建构[N]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9卷第2期
[3]李缨,庹继光.农民平等话语权的实现途径[J]当代传播,2007年第8期
[4]王继荣.大众传媒与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J]理论界,2007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