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 徐显斌

摘 要:素质教育明确要求,音乐教学必须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而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唤起学生鉴赏的期待欲,激发审美的注意力,更是整个欣赏活动得以发动的直接内驱力。它能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二度创造,在感知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想象、联想、幻想、思维等心理机能,深入体验音乐的内涵,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关键词:中学; 音乐欣赏课;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047-001

中学阶段的学生是一个不上不下的群体,不是成年人,但也不是小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但都不稳定;有自己的想法,但想法还不是很成熟。便利的网络、丰富的电影电视节目让他们接触了很多音乐,但大多数人只喜欢流行音乐,对于中外经典音乐了解并不多,少数学生甚至说戏剧、歌剧、交响乐是噪音。实际上,他们是非常热爱音乐的。下课、放学的时间,不时可以听见学生歌唱的声音;他们耳朵里塞着MP3的耳塞听着音乐;课桌或课本上贴着自己喜欢的歌星的照片,他们其实打心眼里热爱着音乐,音乐其实已经成为他们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作为一名从事普通中学音乐教学的音乐老师,如何才能让学生喜爱音乐欣赏课呢?在这些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只有让学生对一首歌(乐)曲产生强烈的兴趣,才会产生欣赏的欲望,才会积极主动地发挥想象力。因此,每节欣赏课一开始,都要设计好导入语言,设法让学生对该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例如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讲述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欣赏器乐曲《二泉映月》,先讲作者阿炳是一位盲人二胡演奏家,然后介绍他坎坷的一生和刚正不阿的品格;欣赏歌曲《大中国》时,让学生边敲边听边唱,气氛十分活跃。这样,学生会感到这些歌(乐)曲格外熟悉和亲切。在这样的基础上,可以趁热打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课本欣赏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音像、图片、与音乐相关的实物等),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录下各种美妙的声音,配上自己的解说,制作成一个有关音乐专题的片断。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来体验音乐,这样既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音乐作品的分析

在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对音乐是有自己主观色彩的,要时刻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反应,尊重他们的想法,不忽视他们一点一滴的音乐感受,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和对音乐讨论的渴望。课堂上他们七嘴八舌漫谈音乐感受时,渴望得到别人的注意,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例如在欣赏乐曲《那不勒斯舞曲》时,有的学生说后面这段音乐越来越快,感觉像草原上的跑马,老师就不能批评他,而是应积极引导,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这种感觉带给你的情绪是怎样的?(紧张、兴奋、激动)。而这首乐曲速度逐渐加快,力度也越来越强,带给人的情绪体验的确是相同的。在我做这些评价时,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因为他们在关心自己的想法是否得到老师的肯定。所以碰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抓住小细节控制课堂气氛,及时给学生以鼓励,肯定他们参与音乐作品分析的积极表现,吸引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

三、激发学生参与欲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展现心中的最原始的情绪体验。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这就需要学生们“动”起来。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们有的用彩色的画笔绘出抽象的线条、不规则的图形或具体形象的实物实景来表达的;也有的用朴实或华丽的文字语言——诗歌、散文的形式来表达的;还有的跃跃欲试想用舞蹈形体动作来表达展现的等等。鼓励学生随心所想的自由表现,教师只需微笑地带着欣赏肯定的目光投向您的每一位学生,并对他们的表达方式作出一定的评价,您的第一个想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的目的就已经在自然而然中达到了。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我们音乐教师只有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出发,本着与学生合作的理念,多方位地让学生自主体验和学习探究,才能上出一堂别开生面的优质音乐欣赏课,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智力;也只有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才能提高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欣赏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欣赏音乐的兴趣和音乐表现的欲望,提高审美能力,最终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