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作者: 郭秀荣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应用课堂教学艺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小学生能够积极地参加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增加小学生对于语文教育教学内容趣味性的感知,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训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教学艺术; 自主创新; 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079-001
阅读能力是对书面语言的感知与理解能力,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能力,所以说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下面就此论题,结合笔者多年以来的教学实践简要地谈论一下对此论题的看法。
一、提高教师在阅读能力培养中的教学艺术
1.树立创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树立创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阔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是指小学教师指导小学生正确地理解、运用和积累语言文字,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教学内容仅仅限制在教材中有限的几篇文章,课文中的字词反复读写,段落反复背诵,长此以往,学生会对阅读内容感到枯燥,导致阅读兴趣降低。再者,学生没有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对教师依赖性较强,而且传统的教育机制把学生的分数作为考量学生能力的唯一尺度,学生不是出于兴趣而阅读,而是为了成绩而不得已而为之,上述种种现象都是导致学生缺乏兴趣的一些原因,所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这就需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提高学生在阅读能力培养中的自主创新意识
1.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首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缺乏一种自我认同感,认为只有老师才是真理,对自己的潜能缺乏一定的认同感,所以在学习中缺乏自信,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能慧眼识珠,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挥,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平台,使学生自由地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树立自信。
其次,相信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和学生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创造力,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现自我。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的创造力逐渐得到发挥。
再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经历艰苦的摸索,不断探索的过程,这就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顽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老师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给学生树立典型。总之,尊重人的精神和个人价值观的多样化是现代教育的基点,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
2.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首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一切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各种学习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讲授《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环境的渲染,引导学生去感受邱少云的坚强与伟大,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其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多疑。只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学生真正对学习产生兴趣,而只有有兴趣,才能使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不断去探索未知领域,才能有所创造,而要有所发现,须从质疑开始。质疑是学生思维比较开阔的表现,也是学生善于思考问题的表现,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有意识的进行引导。
3.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固然需要教师的引导,但这种能力的养成还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形成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养成是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必然结果。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要学生养成自学能力,许多伟人都是自学成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激发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动机,有兴趣才有潜力,学生的学习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师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不仅需要教师提高教学艺术,树立创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而且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并且把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课堂教学扩展到社会生活实践中,使之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生活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密浩.浅谈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效率[J]现代阅读,2012,(07)
[3]李启化.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J]现代阅读,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