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如何融入中学美术课
作者: 刘海峰摘 要:美术课对于学生来说是压力较小而兴趣较大的一门学科,如果将德育渗透于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环境中受到教育,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征,是切实可行的,比枯燥的说教更能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关键词:美术; 兴趣; 心理
中图分类号:J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8-033-001
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他们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探索、求知欲极强。但同时,他们又处于一个向往自由空间、叛逆心极强的年龄段,对一切束缚和说教充满反感和抗拒。因此对这一特殊年龄段学生的德育教育尤为重要。
美术课对于学生来说是压力较小而兴趣较大的一门学科,如果将德育渗透于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环境中受到教育,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征,是切实可行的,比枯燥的说教更能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一、营造情感氛围,优化导入艺术
成功的导语是美好的开端,美而生赞生疑,激发学生兴趣。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入艺术,就可以将学生轻松诱入课堂氛围,从而增强其情感体验,达到“以美育人”的效果。如七年级下册《静物写生》中,绘画构图常识是其重难点。由于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掌握,这就要求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想办法来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展示《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图片,然后引导:这是同学们学过的一篇课文,请同学们结合图片谈谈你对这篇课文的感想是什么?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了,并七嘴八舌地发言。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思考:画家是怎样将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场面布置在画面中的?为什么采用这种构图形式?若改成其它的形式可以吗?为什么?于是,观察能力较强的学生就会迅速发现其构图形式像座山,即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具有永远向上蓬勃发展的生命力,蕴含着中国革命必胜的意义。让学生自觉地学习这种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和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二、探究知识重点,美化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差异,满足不同的需要,创设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注重课内外结合,运用故事、典故以及名人名画引入新课。如从《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入手,让学生谈谈对本画的欣赏体会,教师参与其中,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然后提出设问:一个不勤奋的人能像陈景润那样摘下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吗?世界著名画家,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如果不坚持画鸡蛋,勤学苦练基本功,又怎么能创造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呢?指导学生讨论: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还有哪些勤奋成才的故事感动着你?
讨论中,引导学生学会容忍别人的不同意见,接纳他人的观点,形成既充满了竞争又愉快合作的氛围。课堂上保持“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状态,既不要过分放任,也不过分严肃,要引导学生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刻苦勤奋的思想。
三、激励知识创新,升华教学思想
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新课程对教师的一个重要要求。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实践,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从而达到思想的升华。
1.在实践活动课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创新教育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
以七年级下册的《面具》为例,通过教师的指导欣赏,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还要准备一些国外脸谱艺术材料来进行对比观察,以引导学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八年级上册《电脑美术设计与欣赏》和《策划艺术》《生活与设计》等造型工艺课中,教师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相结合,撞击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培养学生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加强审美体验和创造美的能力。
2.通过介绍我国历史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及建筑艺术在世界美术领域中产生的重要影响和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花鸟、人物画,它经历数千年的历史领域直到今天还在继续奔流向前,这是世界绘画史上很少见的。在表现风格上,除了与西方绘画有相同的一面,还具有与西方绘画迥然有别的许多民族特色。中国的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也具有很高的成就。如陶器、青铜器、宫殿、寺庙、园林建筑等,无不闪烁着我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此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自豪感。
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明确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与时俱进。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使学生不仅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