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差异教学 打造有效课堂
作者: 葛松勤摘 要:差异教学立足于帮助每位学生学习基本的、有价值的学习内容,从差异出发,导优补差,最终帮助每个学生都达到同等的学习效果,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这种教学方式能更切实地贯彻和落实“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差异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的增长点,实施差异教学,打造有效课堂。
关键词:差异教学; 差异评价; 差异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068-001
英语新课标中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尊重个体差异,因地制宜、因人实施。即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对所有学生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就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更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这不仅影响大部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会导致部分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在无形之中被摧毁,使英语教学的实效性大大地降低。可见唯有实施差异教学,才能有效解决这些症结。
一、差异教学,共同成长
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对英语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在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教学中试行用差异教学的理论来指导我们教学。如我在执教4Bunit3《What’s your jobs?》课堂巩固时,我给了学生们三个选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会说“I’m Jack.I’m a student.”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除了介绍自己还能介绍自己的父母。而难度最大的为优等生设置的。他们不仅要介绍自己以及父母,还要介绍职业。如I’m Jack.I’m a student.This is my mother,she is a teacher.This ia my father,he’s a cook.I love my family.
该处梯度任务设计科学,层次落差合理。这样一来,优秀生吃得饱,大多数学生吃得好,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成功,有所收获。
二、差异评价,激发兴趣
差异性评价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强调促进学生有差异地发展,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察,并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讲究语言艺术,创设愉快学习气氛,善于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式的语言转化成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用微笑来赢得学生的微笑。善于把富有激励呼唤、鼓舞和关注性的语言当作传递情感的灵丹妙药。如:“Come on”,“You’re great.”“I’m glad you studied well”等。
在提问时,可将难度较大的问题抛给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我们可用“Excellen!” “Fantastic!”等来评价。对基础差而又内向、自卑的学生,应寄予信任和期望,启发引导他们大胆举手发言,并给予及时有效的表扬,如:“Never mind.Try it again.”“I’m glad you are making good progress.”等等。通过差异性的评价,每个学生都满足了被肯定、被赞扬、被称颂的欲望,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学习的需求。
三、差异作业,各有所获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分层,进行弹性处理,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练习的弹性处理,即要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精心设计,必做题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巩固基本知识,培养初步的应用能力,达到学习的最基本要求;选做题面向A层次和B层次的部分学生,重在发展智力和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在我校的英语课堂中,经常会看到分层作业,形式差不多是这样的:完成基础题。完成基础题,并能和同桌将课上所学内容进行对话。完成基础题,并能将所学内容进行片段表达。由于作业难度不一,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此学生做起来兴趣盎然。它使我们看到,学生想象的翅膀一旦打开,创新的火花一经点燃,学生的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释放。这样的作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真正的发展,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对人类灵魂的教育。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是一支有待点燃的火把,是一个个活生生富有个性的人,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构建“差异”的课堂,有利于学生敢于思考。让他们的思维插上飞翔的翅膀,尽情挥洒他们的个性与创意,使他们富有智慧,才能成为一个个善于创新、不断超越的人!
参考文献:
[1]《如何做最好的老师》
[2]《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