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体育舞蹈节奏感培养的探讨

作者: 黄毅

摘 要:节奏是音乐元素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准确把握音乐节奏是完美演绎体育舞蹈的重要前提。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大学生体育舞蹈教学训练中节奏感的问题,对此,应采取有效对策,改进不足,从而提高大学生体育舞蹈节奏的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 大学生体育舞蹈; 节奏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148-001

节奏性不仅是舞蹈艺术的基本要素,也是舞蹈的基本艺术特征。节奏是舞蹈最基本的表现形式,而体育舞蹈节奏即是规范化了的、美化了的、艺术的节奏。完成体育舞蹈动作的最简单的形式就是“节奏”,体育舞蹈动作必须在节奏的延续中发展前行。

一、目前大学生体育舞蹈教学中出现的节奏问题

1.学生乐感不强,难以准确把握音乐节奏

乐感是指一个人感受音乐的敏锐程度及其音乐表现力总体水平的反映。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多数学生进入大学前未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对音乐的理解比较浅显,有的尚处于一种半盲目状态。对于体育舞蹈者来说,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缺乏乐感,就不能准确地感受音乐作品的非凡魅力。在教学培养中,很多教师往往注重舞蹈基本步伐和形体动作的指导和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乐感的培养。在每个舞种的学习中,教师首先要介绍舞种的有关知识和音乐的节拍,但是单纯的讲解使学生没有深刻的感受力和实践能力,教材上的知识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能应用于实践当中。加上学生的音乐知识基础薄弱,因此,许多大学生没有形成很好的乐感。音乐节奏是通过音乐节拍来表现的,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如果学生不能准确地把握其节奏,就会在表演过程中使舞蹈动作与音乐韵律不能协调统一,难以达到较完美的艺术效果。

2.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对音乐节奏理解不准确

体育舞蹈包括现代舞和拉丁舞共十个舞种。每个舞种的节奏都是不同的,如华尔兹是连绵不断、轻快起伏的,布鲁斯是抒情缓慢、温文而雅的,快步舞是轻快活泼的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舞种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然而随着高校的扩招,体育舞蹈专业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的水平也良莠不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讲授音乐节奏内容时,往往无法很好地把握课堂,调动课堂气氛,也不能一一指导学生,及时了解其学习接受情况。其次,有的教师教学观念陈旧,缺乏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往往按照教参上的内容来讲,而不管学生是否能消化。如华尔兹舞的音乐节拍一般为3/4拍,速度为28—30小节每分钟,它的音乐节奏是蓬—嚓—嚓,每节拍跳1步,每小节跳3步。但是有的教师刚开始上课就按教材上所编的内容,采用节奏很快的舞曲来教授,学生一时无法掌握音乐节奏,造成大多数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无法把握音乐节奏的微妙变化。

3.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配合不好

体育舞蹈并不是单纯的肢体动作,它是舞蹈与音乐的完美融合。学习体育舞蹈,必须使舞蹈动作与音乐节拍相吻合,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跟不上音乐节奏的体育舞蹈缺乏审美感和艺术性,其表现出来的动作只能是僵硬的枯燥的。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技术动作的训练,忽视对其音乐素养的培养,学生认识不到音乐节奏在体育舞蹈中的作用,学习中经常出现舞蹈动作与伴奏音乐脱节的情况。有的学生乐感很好,能很快地把握音乐节奏,但是在排练舞蹈时,教师不能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把音乐节奏的情感变化和艺术感染力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因此,学生常常会跳出没有节奏感的舞蹈。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体育舞蹈节奏感策略

1.加强大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深度

音乐是有节奏、旋律或和声的人声或乐器音响等配合所构成的一种艺术,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如在欣赏《二泉映月》时,欣赏由二胡和小提琴不同乐器演奏的曲子,来体会音乐要素——音色对表达音乐作品的历史的作用,二胡的音色侧重表达旧社会艺人的悲掺情景、凄凉心情,而小提琴的音色则表达了江南水乡旖旎风光。这样分析、比较,提高了同学们鉴赏音乐美的能力。同时,在体育舞蹈的学习与教学中,舞蹈学习者要听出音乐中各种语言,例如:旋律的变化、音的变化、声部的变化、音乐的拍子等等。音乐知识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舞蹈学习者是否能听懂音乐、理解音乐,配合音乐把体育舞蹈的神韵表现出来。

2.加强舞蹈训练,使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融为一体

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的有机融合是体育舞蹈教学的关键。在体育舞蹈教学训练中,教师应利用音乐节奏和旋律来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同时感受舞蹈自然优美的动作。不管是对音乐节奏的把握,还是节奏与舞蹈的完美结合,都需要加强学生的训练。首先教师要提高学生“节奏感”的认识,掌握音乐节奏和舞蹈节奏配合的方法。其次,音乐的旋律与节奏、音色与力度、结构与特征对人体运动有极大的启发和帮助。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的舞蹈动作,利用音乐节律提高舞蹈动作和身体位置、情绪的变化。此外,教师可多播放一些体育舞蹈名作,营造音乐氛围,激发学生对音乐情感、意境的想象,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提高其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的协调性,达到以音乐节奏来启发舞蹈动作,以舞蹈动作来促进对音乐节奏领悟的良好效果。

3.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

舞蹈中节奏感的训练,归根结底属于美学的范畴,属于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范畴,所以想要提高大学生的节奏感,就要从如何去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综合人文素质入手。中国民族历来是一个重视人文素质、追求艺术品位的民族,比如吟诵诗词就是一种很好的提高艺术修养的途径,其次是中国的绘画艺术,第三是从传统戏剧和武术中学习表演方法,最后是对大自然风光的欣赏,在自然界里,大自然按照其内在的节奏,安排着季节和山水风光,形成了日月星辰、虫鱼鸟兽、花草树木的运行规律,也形成了自然的精神特质。

参考文献:

[1]李洪玲.浅谈提高中学生音乐素质的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7,(05)

[2]王军.谈音乐教学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J]辽宁高职学报,2010,(03)

[3]黄志江.浅谈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方法的运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

[4]赵凌.论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8,(01)

[5]姜燕.培养音乐教学中的节奏感[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