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化学有效教学的实施

作者: 杨楼

摘 要:新课程积极倡导建构焕发生命活力的有效课堂,这样的课堂教学重心是学生,特点是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提高三维目标的达成度,使学生得到和谐发展。本文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的课堂教学设置,提高化学教学的品质。

关键词:新课标; 化学教学; 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6-001

在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如何备课是摆在化学老师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以前的备课,教师考虑的是如何有效地牵制学生,如何能把内容预设得更全面,讲得更清楚,吸引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认认真真地记;如何使问题的答案更准确,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但现在需要更多的课堂教学设置,以满足更科学的有效教学。对此,我提出如下几点方案。

一、有效教学需要采用科学备课来支撑

新课程下的科学备课,教师要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设计者。要做到五点:一备学生。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心态和内在潜能,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学定教,恰到好处地处理好教材。二备课程,即整合课程资源。以前我们只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而忽视了对其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其实,与学科知识相联系的生活经验以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与科学技术新进展及其他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知识和素材,都是新型的课程资源,甚至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也是重要的化学课程资源,要善于开发和利用。三备方法。也就是指在备课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思考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重点,实破难点更有效,善于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视活动过程的设计。四备情境。善于创设思维情境、活动情境、媒体情境,善于使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张扬个性。五备自己。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只有敢于否定自己、质疑自己,才能超越自己。建立在个人备课基础上的集体备课可以相互交流、探讨教法、切磋技艺,发挥群体优势,做到资源共享,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有效教学需要建构有效课堂来保证

新课程积极倡导建构焕发生命活力的有效课堂,这样的课堂教学重心是学生,特点是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提高三维目标的达成度,使学生得到和谐发展。

思维始于问题。建构有效课堂,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非常重要。“是不是”“会不会”等表层问题是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够让学生体验到问题解决中的困惑和解决问题后的喜悦才是有价值的问题。在问题的呈现方式上,除了用语言表达外,图片认读、媒体欣赏、实验观察等也是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使学生有新鲜感的呈现方式。但不管用哪一种方式呈现,都必须让学生感到这是贴近生活的“真问题”,解决了“真问题”,才是有效学习。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作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启发、分享彼此思考的成果,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在对话交流中共进与发展。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学就是要营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够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而组织“对话交流”是建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的捷径和平台。教师要善于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交流环境,让学生想说、敢说、能说,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评价,让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地碰撞。

三、扎实有效需要彰显学科特点来配合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通过实验探究,可以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理解化学原理,研究化学问题,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的重要性,是化学教师人人皆知的,但在实践中,始终存在着实验探究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效率低下的问题。

有这样两种表现形式比较普遍。一是新课程方案化学课时数少,而实验探究需要时间,教师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做实验,往往用讲实验或播放多媒体课件代替实验,即使偶尔做一次分组实验,也是急于告诉学生原理和现象。如CO2溶于水后滴入石蕊试液变红的探究性实验,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猜想可能是CO2或H2O或两者反应的生成物使石蕊试液变红,再设计一系列实验进行排查,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而有的教师却事先告诉学生反应的生成物使石蕊试液变红,然后再让学生去做,这样就把探究性实验变成了验证性实验,从而弱化了实验教学承载的探究性功能。二是对课外探究活动的布置虎头蛇尾,往往在课堂上布置某某活动。

四、有效教学需要多元化的习题来夯实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化学习题教学的目标、维度、功能都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学生完成习题不只是为了检验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更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的实践活动。不仅如此,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化学原理、概念及化学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已经成为新课程教学中完成习题所承载的功能。

学生的探究活动离不开教师科学地指导,既不包办代替,也不放任自流,恰到好处地指导,可以沿着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循序渐进地、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选择有价值且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心理发展水平的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真正体验探究过程,充分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条件的控制、现象的观察、数据的记录与处理以及动手能力、科学态度的培养,是讲实验或播放多媒体课件所不能代替的。

教师要帮助学生设计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实验,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为学生设置台阶,提供思维方向,及时进行一些激励性的评价,提高探究目标的达成度。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引导他们学会一些基本方法,才能使他们的探究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实现有效果的课堂教学实践。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