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作者: 王颖颖摘 要:多媒体作为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之一,是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和传统教育技术恰当结合,用以传递教育信息,实现教育最优化的教育方式。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习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给思品课堂带来全新的活力,思品课堂不再沉闷。
关键词:多媒体; 学习兴趣; 思维; 时政
中图分类号:G62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1-002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思品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更会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习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给思品课堂带来全新的活力,真正将课堂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和动力,是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便能积极主动地、自觉地学习,而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苦差事。从心理学讲,只有启发学生打开狭隘的想象空间,触及灵感的内弦,才会激发兴趣,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在乐中学。例如我在传授“培养和保持良好的情趣”时,运用多媒体播放了《非常短剧》的片段,要求学生不仅要对主人公小明进行帮助,而且还要学生做《非常短剧》的客串导演。这个设计使学生兴趣大增。大家看得很仔细,边看边思考。每播完一个片段,我就让学生谈这段剧情的意思,小明在想什么?情绪怎么样?学生理解各异。我先是肯定了大家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然后交出《非常短剧》的“底”:小明就是我教的一个学生,他个子矮,身体单薄,家境也不太好,于是想通过发奋读书来摆脱困境。但他只知读书,别的什么也不管,结果,心胸越来越狭窄,总认为别人说他的坏话,他也就不和别人交往了,心情越来越糟。最后,要求同学们做心理医生来帮助他。前边做了客串导演,现在又当心理医生,真是太有趣了。学生学习思品的兴趣愈来愈浓厚。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思维
《思品课程标准》要求: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利用多媒体教学,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教材内容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将静态的变为动态的,将一些枯燥的知识点变得具体、形象、生动。在观看多媒体的过程中,师生容易产生思想和认识上的共鸣,有利于用事实和事例来说明论证理论,和时政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授“意志——成功的利剑”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关保尔的镜头,引导学生讲保尔的感人事迹,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其次,又用多媒体展示张海迪、海伦·凯勒、桑兰、霍金等人物画像及其与命运抗争、顽强拼搏的简要事迹,引导学生给“意志”下定义。接着,又用多媒体投示画片《列·托尔斯泰在写作》,并借助教材中相应地辅助文讲解列·托尔斯泰用《发展意志守则》约束自己,终成伟业的感人事迹,以及出示列宁名言“要成就一件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谚语“没有目标的努力,就像在黑暗中远征”等,同时,还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来讲解“怎样磨砺坚强意志”,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抽象的道理,为他们的学习、利用奠定了基础。最后,又利用多媒体播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片断,让学生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进行小结。这一课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参与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的思维开阔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有效和时政结合
利用多媒体教学,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教材内容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将静态的变为动态的,将一些枯燥的知识点变得具体、形象、生动。在观看多媒体的过程中,师生容易产生思想和认识上的共鸣,有利于用事实和事例来说明论证理论,和时政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思品课中的很多知识点和理论都是与时事密切联系的。国家教委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时事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事教育内容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把理论与时事政治结合起来,这样他们既能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又能了解国内外有关的时事。比如传授“在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时,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日本大地震和海啸、核泄露危机的时事,通过了解时事,他们更好的了解中国运用经济、教育等手段参与国际活动的影响及突发事件面前应该承担的责任等,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及重要作用。将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多媒体融入鲜活的时事中,学生既理解了理论知识,又开阔了思维角度,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再如在传授《孝敬父母长辈》时,先播放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事迹视频片段,通过思考“孟佩杰为什么要这样做”导入新课,作为子女我们理应孝敬父母,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同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常回家看看”入法材料,组织学生思考“‘常回家看看’入法说明了什么?”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孝敬父母还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这样,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道德意识
《思品课程标准》指出: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道德意识。如上《保护环境》一课时,教师先演示课件,播放人们在地球上辛勤地劳动、愉快地工作、幸福地生活着的情景,当声像同步的情境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之后,引发思考:为什么“地球是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而后,教师又播放地球上漂亮、生气勃勃的景色,配以激情的旁白,正当学生遨游在漂亮的青山碧山之间,如痴如醉时,教师随即演示地球遭到严重污染的画面——“被污染的小河”,鱼儿打着伞挡住人们往河里乱扔的酒瓶、鞋子、垃圾等杂物。教师讲述这条河原先是多么清亮漂亮的,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前后两种情境的设置,激起强大的反思,学生在强烈的震动中激起大脑皮层神经的兴奋,燃起强烈的求知欲望的火花,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的强烈情感,激发学生热爱漂亮家园——地球。这样变静为动,动静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有意注重,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起学生爱护动物、爱护家园的情感及责任心。
当然,随着多媒体的普及,多媒体教学也给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过多的滥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和教师之间失去互动,教师是播音员,学生只是听众。还有使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大增加,节奏快,教学重点难免不突出,信息过多过滥还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思考和分析的时间,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缺乏思维的过程。并且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过多的动画或视频文件,也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
总之,原来的教学模式一张嘴、一支笔、一本教案、一块小黑板,已不适应现代化教育,应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和各种思品课程资源相整合,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思品课堂的效率。然而,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完全代替原来的教学手段,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教师的精心备课,良好的课堂组织安排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我们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现代教育手段应用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