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课上纪律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作者: 吴建文摘 要:众所周知,初中生物实验课的课堂纪律,问题多多。为此,我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情境,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结合教师对学生适当的评价,能有效控制课堂纪律。
关键词:课堂纪律; 课堂情境; 学习目标; 过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058-001
实验,对于初中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校生物教师普遍对实验课堂上“过分活泼”的孩子们大伤脑筋。为此,笔者在多年生物教学经历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一、实验课中存在的纪律问题
笔者至今仍无法忘记当年的第一节实验课的情景,这是七年级的第一节实验课:“学习使用显微镜”,课前我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当我满怀信心地走上实验室的讲台,看到的是一张张笑盈盈的脸。实验过程中,学生很“放松”,大部分学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他们要找的图像后,都兴奋地大叫“老师,我找到了!”也有的学生说:“老师,我什么也没看到!”课堂上应该遵守的纪律他们早忘了,这节课就这样“热热闹闹”地结束了。为此,我查阅了相关的书籍,实验课上课堂纪律难以控制与以下因素有关。
1.初中生心理
初中生处在青春期,易激动,对新鲜事物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小学阶段动手做实验的机会较少,步入初中后第一节实验课就能用显微镜观察到要看的东西,显得很兴奋。
2.与初中生的年龄有关
初中生一般在13-15岁左右,他们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并且喜欢人云亦云,模仿别人,比较爱表现,班级的纪律难以控制是一个常见现象。
3.部分学生自觉性很差
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好讲话、对自己要求不严等,在实验课上这些缺点就会暴露无遗。
三、教师在生物实验课上采取的措施
学生对实验课感兴趣,这对他们学习生物是有益的,而在实验课上情绪的失控又造成了他们不遵守课堂纪律的事实,严重影响了实验课的学习效果。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生兴趣时,就会围绕着这个问题积极思考起来。但是单纯的“实验”表面的“魅力”所引起的只是直接的兴趣,如果没有更深层次的吸引,维持不了多久。要想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就要善于“创造”种种诱因。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存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
学生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前,我这样启发他们:“同学们都吃过馒头,大家有没有仔细体会过吃馒头的感觉?”学生们都热情高涨地回答“有!”我又问:“那吃馒头前与咀嚼过程中味道有什么不一样吗?”回答:“甜”或“不甜。”于是,我布置他们课下认真体会咀嚼馒头的感觉。第二天的实验课上,学生们讲述了他们的共同感受:馒头开始是不甜的,在咀嚼过程中渐渐地有了甜味,他们很自然地思考其中的原因。这些准备工作为本次的实验做了很好的铺垫,实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实践证明:有意识地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好方法。我们应该善于利用实验中的[观察与思考]、[讨论]等题目中的问题,以及在辅导实验的教学中启发性的问题,巧妙地引导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将他们的兴趣引向更深的层次,引导他们积极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停留在表面。
2.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在生物实验中必须使学生明确所要观察的内容和观察的范围,明确通过观察要求获得哪些资料,解决哪些问题;拟定好观察、计划、制定观察程序,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层次清晰的观察。
例如,在七年级第一个学生实验“学习使用显微镜”,我反复强调本节课必须要达到这些目标:(1)了解显微镜的结构;(2)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3)能够将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像,这些目标,我要求学生分步实现,首先我讲解了显微镜的构造,然后要求学生抛开课本,拿起显微镜讲述各部分构件的名称。接着我又示范了显微镜的操作步骤,要求他们自己先练习,然后让几个同学上台示范,其余同学进行指正。最后要求他们在玻片上写上“上”字,移动玻片,能否看到放大的倒字。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任务后,注意力非常集中地听老师讲解,并且非常认真地完成了各自的学习任务,整节课显得紧张有序,他们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分心想其它事情,课堂非常安静。
3.注重过程评价
有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了相当的学习兴趣,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后,仍然不能保证整节实验课都能安静地做实验,他们有时会向身边的同学问这问那,甚至会情不自禁地下座位去看别人的实验结果。针对这一观象,我对他们采取“强制”措施,每节实验课我强调三点:(1)打预备铃进实验室,上课铃响前必须坐好;(2)进入实验室后不准随便动仪器及药品,必须在老师指导下使用;(3)不得随便走动,有问题举手问老师。而且,在黑板上最醒目的地方,我用红笔写下“安安静静做实验”几个大字。
实验过程中,针对有些忘了“规矩”的同学,我先是悄悄地提醒他们,如果他们再犯错误,我就会毫不客气地点名。
4.教师及时总结
每节实验课结束前,我用五分钟的时间进行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是否带齐了实验器具;实验操作步骤方法是否正确;分组合作得如何;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是否遵守课堂纪律等等。并且制成表格,作为对他们的实验课进行评价的依据之一。在黑板左上角设有表扬栏和批评栏,我尽量发现每个同学的优点,受到表扬的同学非常多;只有对那此经常违反课堂经律,老师提醒无效的学生,教师将他们的组号填在批评栏,这样能做到奖罚分明,不让“犯规”的同学心存侥幸心理。
四、小结
课堂上学生应有的交流必不可少,比如分组讨论时,老师允许他们小声交流,但是整节课的课堂纪律必须以安静为主,尤其在实验课上,如果学生“自由放松”、“热热闹闹”,是难以完成学习任务,难以深入理解所学内容的。经过几年的努力,实践证明,采用以上的方法能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做实验的习惯,大大提高生物实验课的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