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 凌炜

摘 要:科学学科作为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基础、综合的学科,就是要让孩子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的搞科学,让孩子在探求大自然奥秘的实践中得到发展。在这种科学的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行为方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科学; 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084-001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根据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一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精心设计“教”的过程,切实促进学的转化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会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的“学”为出发点,精心设计“教”的过程,切实促进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1.站在“教者”的高度,钻研、掌握教材

教材是根据《大纲》的目的要求编写的,要求教师必须站在“教”的高度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全套教材整体的知识结构;在熟悉整体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明确讲授内容的地位与作用,从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某一方面,层层深入,把握教材内在联系,适度实现教学目的。这样,才会使教学双边活动处理得当,切实促进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2.从“学”的角度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必须与学生的认知过程相一致,教师必须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将自己移位于学生的学习圈中,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整合教材,知己、知彼,方能合理安排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

二、重视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是科学家探索新事物、获取科学真理和规律的重要方法,在实验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大胆放手,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实验、思维空间。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们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溶解》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的实验空间,既有我为学生准备的高锰酸钾、盐、食碱、砂、小苏打、粉笔末、润滑油,也有学生带来的玉米渣、面粉、石子、食用油、酱油,在实验前,我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实验材料进行分类,他们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状态分,还有的按是否能吃来分,真是五花八门。实验过程中,我没有牵着学生的手一步一步地走,而是大胆的放了一把手,让学生随意将物品放入水中,进行搅拌,很快学生就发现有的物品在水中“没有了”;有的物品“浮在水面”;有的“浮在水中”;还有的“沉入水底”。接着我又引导他们将同种现象的物品归在一起,通过对比,他们发现,像高锰酸钾、盐、食碱、小苏打、醋、酱油这些物品在水中搅拌,静置一会儿,都“不见”了,而面粉、食用油、砂、润滑油、粉笔末有的浮在水面、有的沉入水底,但仍在水中。虽然他们不能用准确的科学用语来概括“溶解”含义,但通过学生的表情和兴奋劲儿,就知道他们对“溶解”的含义已经理解于心了。

三、以兴趣为先导,以玩促学,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1.以兴趣为先导,让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发展

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龙头,这一环节的设计要让学生一上课就如同进入迷人的胜境一般,使学生的注意力全部投入到本课的课堂学习、研究之中。如在《磁铁》这一课,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都见过、玩过磁铁,若直接出示便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小动物则是学生喜爱的东西,因此,我用泡沫塑料刻了一只小鸭子,把它涂上鲜亮的颜色,并在小鸭子的腹部嵌了一小块儿条形磁铁,又用两根柱形磁铁做了个魔棒。当小鸭子刚一出示给学生后,学生马上就被吸引住了,一双双眼睛里流露出喜爱之色。接着我又用神秘的语气对学生说:“我学会了一个魔法,能使小鸭子按着我的命令去做。”于是我用魔棒的S极指着小鸭子的N极说:“小鸭乖乖,请你过来……”用魔棒N极指着小鸭子的S极说:“小鸭乖乖,游到对面……”看到小鸭子真的那么听话,学生的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都急着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在兴趣的调动下,学生研究的热情特别高涨。因此,教师既要善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更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以玩促学,使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发展

儿童天性爱玩,最愿意玩,也想有创意的玩,“玩中学”更是自然学科兴趣教学的特点。这一特点在《科学》中体现得更为突出,在教材特点中,就明确指出:突出活动,突出玩中学、做中学,用中学,促进学生发展。因此,以玩促学不仅适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也能更好、更灵活运用教材。

2.1分挖掘教材中“玩”的因素,让科学探究过程与“玩”结合起来。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老老实实”地去认识一种事物、探索一种现象是不可能的,即便能够也是索然无味的,但如果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玩”的因素,让科学探究过程与“玩”结合起来,孩子们会玩性盎然。

2.2趣味性的作业设计,使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兴趣变化特点,使学生对课堂中某一问题的研究更加浓厚,以至于下课后仍不断探索、研究,使兴趣持续发展,为挖掘学生研究、探索科学的潜力再做铺垫。

四、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促进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局限性表现为在新的领域中,儿童无法用系统化的方法来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还不能对想象的情形进行逻辑推理。因此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对促进学生的认识事物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桥梁》一课,根据学生这一特点,仅仅是让学生被动地“看”是不能全面认识桥的,只有通过动手的亲自操作,才能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从不同方面来认识桥。因此让学生多动手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中,无论是观看桥梁、设计桥梁,还是搭建桥梁,都需要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才能完成,在学生饶有兴致的动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促进了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

时代的发展呼唤素质型人才,素质教育的根本在教师,教师是教育改革最深刻的动力,教师的真正功能是教会人思维,教会人学会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就要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摒弃不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习惯,最终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掌握科学知识、形成探究能力、拥有科学素养,乐于积极地投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中。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