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主题:“平安行动”——交通安全
作者: 郭洁摘 要:活动目标:1.了解日常交通安全知识,认识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掌握日常交通规则。2.模拟小交警,劝阻身边不安全、不文明的交通行为。3.在上下学路上遵守交通规则,学会保护自己。——《少先队活动纲要(试行)》分年级活动建议
关键词:安全伴我在校园; 我把安全带回家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089-001
安全事故已经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将可以避免。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已经迫在眉睫,为了让队员们了解日常交通安全知识,认识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掌握日常交通规则,主动劝阻身边不安全、不文明的交通行为。在上下学路上遵守交通规则,学会保护自己。一堂“安全伴我在校园,我把安全带回家”的少先队活动课,在滁州市紫薇小学一年级各中队开展起来。
活动指导:交警支队的校外辅导员及校内相关大、中队辅导员。
活动准备:图片、视频、动漫、斑马线、红绿灯等道具。
活动场地:多媒体教室及操场。
环节一:听一听、看一看,交通安全要小心,交通知识记心里
校外辅导员首先播放一段视频文件(校园周围的不文明交通现状),队员们看到视频中的人们翻越护栏、开车打电话、带着耳机过马路、非机动车行道上手拉手排成一排、闯红灯、孩子站在电动车的座位上驾驶的图片时,不时的发出笑声和尖叫声。这时我们的辅导员提出问题:“你们看到这些图片有什么想说一说吗?”队员们立刻争先恐后地说:这样做既不安全,又不文明。会出交通事故等等······
辅导员出示一组数据:我国全年事故发生,全年中小学生交通事故伤亡。队员看着数据,眉头皱了起来,嘴唇咬了起来……
接着,开展了交通安全标志抢答,观看动漫学习文明交通规则。队员们通过已有的知识分小队抢答标志,气氛活跃。看着动漫,孩子们一边看,一边说:“我平时就是这样做的。”“哦,这个标示是这个意思呀!”
队员们知道了,原来不文明的交通行为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更激励队员们去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兴趣。队员们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在抢答和观看动漫中将交通知识记在心里。
环节二:动一动、试一试,遵守规则来行动,文明交通我能行
活动场地:操场
操场的空地上,用即时贴贴出的人行道、绿化带,用于指示的红绿灯,辅导员穿着交警制服,演示着红绿灯控制的十字路口。队员们分小队,从不同的路口观察红绿灯自己过马路。红绿灯有固定时间,当部分同学通过后,黄灯亮起,有一个队员急着通过,被后面的队员拉住,一圈的队员都在说:黄灯要等待了!你过不去了!
队员们用行动体验独自过马路,在观察和指挥中顺利完成体验。活动中的小队员主动劝阻身边不安全、不文明的交通行为,我们的辅导员老师发现了,及时的表扬了这个小队,并提出和家人朋友在一起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也要及时阻止。这是对家人和朋友关心的一种表现。
环节三:想一想、做一做,我是交通协管员,文明交通我管理
我们校外辅导员笔挺的制服和大盖帽,迷倒了小队员们!当辅导员提出谁来体验小交警时,所有的队员都激动极了,他们一个个争先恐后的戴上交警的帽子,和交警叔叔一起在模拟的十字路口指挥交通,看着车辆和行人顺利通过,兴奋地说:“我是一名小交警啦!”“我长大后要成为一名交警……”
在队员们愉快的笑声中,我们的“安全伴我在校园,我把安全带回家”的少先队活动课顺利结束。
辅导员个人体会:本次活动用时两课时,将理论与实践体验结合在一起。我们聘请专业的校外辅导员为我们做专业指导。在理论中队员们感受到“这与我有联系、有关系,我有责任和义务去做好这件事”,在体验中设计的活动接地气,将活动设计的有意思,队员们觉得有趣,自主参与,在互动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
作为一名辅导员,要想上好一节活动课,就像华老师说的那样: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开展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辅导员要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开展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课,少先队代表了它的属性,活动是指形式要灵活,时间要灵活,指导者也可以灵活;让孩子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从课程中得到收获,才是一节真正的少先队活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