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教育及创造力在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培养

作者: 吉俄芹

摘 要:角色游戏是指幼儿在做游戏过程中通过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创造性的反映幼儿生活。但在角色游戏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情况,影响游戏顺利进行和效果,这就需要老师及时、有效地进行随机教育,引导游戏继续开展下去。

关键词:幼儿; 角色游戏; 随机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117-001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幼儿期是个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许多理论与实践证明: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的过程。

一、当游戏内容贫乏时,需要老师启发、诱导,使幼儿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活动

当幼儿在玩商店游戏时,只知道等待“客人”上门来买东西,没有新的内容时,老师以“客人”的身份出现,买了很多东西,拿也拿不下。从这里就引出了送货上门的服务内容,“商店”的“工作人员”能主动开始了“送货”活动。

二、当角色之间有冲突时,老师要适时调节,使游戏有条不紊的进行

在“娃娃家”游戏中,当“客人”去“主人”家做客时,“主人”坚持不让他进门,但“客人”非要挤进去,这样他们两个人争吵了起来。这时老师就以“奶奶”的身份加入了游戏,让“主人”说一说,为什么不让“客人”进来。原来“娃娃家”有许多“客人”,家里比较拥挤,都坐不下了,“客人”听后说:“我等会儿再来。”就这样冲突平息了,游戏又顺利的开展下去了。

三、当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时,老师要及时帮助幼儿拓展思路,深化游戏主题,提高幼儿做游戏的积极性

如在小菜场游戏中,单一的买卖活动使幼儿对游戏兴趣低落,没有人想去小菜市场上班了。我以“经理”的身份和“工作人员”开了个会,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各种不同的蔬菜,丰富“菜篮子”工程,扩大了经营范围,“工作人员”也不再没事可干,游戏又热火朝天的开展下去了。

四、适应时代的不断变化,教师要根据游戏过程不断的创新游戏情节,提高幼儿积极性

如在点心店的游戏中,由于幼儿平时对社会接触不多,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很难深入开展。于是我就把点心店关了,和幼儿一起讨论他们喜欢吃什么东西?到什么地方去吃?就这样“肯德基”点心店就应运而生了,幼儿看见了自己喜欢的东西,都乐意参加。

教师要积极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很好的融入游戏当中,及时、有效的把握幼儿的心理和表情,去了解孩子们心里在想什么,然后掌握适当的时机随机的介入孩子们的游戏,控制游戏节奏,对孩子们进行教育,使角色游戏顺利开展,达到开展游戏活动的目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虎头蛇尾,草草结束。因此随机教育就要求教师要及时的发现问题,了解原因,解决问题。

五、角色游戏中幼儿创作力的培养

创造力是人们充分调动和运用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在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发现某种相似或共同之处,从而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想法或产品的能力。它也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特质。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发展需要创造型人才,国家竞争需要创造型人才,个性生存需要创造型适应能力。过去人们过多地将创造力与科学技术的革新和发明相联系,而忽视了创造力对个体发展和生活幸福的重要作用。其实,培养创造力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因为,创造力是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加工的能力,创造力越高,越能使掌握的知识增多、质量提高、速度加快;而富有创造力的人往往具有较好的个性品质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表现为自信、独立、兴趣广泛、喜欢探索、感情丰富等,这些自然对幼儿的幸福感产生积极的影响。许多例子说明,有成就感的人,会在家庭生活和职业生涯中,智慧地解决难题和困难,更有能力创造幸福的生活,也更能体验到人生的幸福。

幼儿期是儿童创造力的萌芽时期,是形成创造力基本品质的最佳时期,是人的一生发展潜能的关键时期。他们都具有潜在的或正在萌发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具有不自觉性、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强等特点,教师根据这些特点对幼儿进行引导,从而使创造力逐渐趋向自觉、稳定,并得到提升。

就幼儿而言,创造教育就是遵循人的创造活动规律和创造素质的培育规律,通过创造性组织幼儿教育活动,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培养幼儿的创造素质,为造就创造性人才奠定基础。

以上是我在角色游戏中的初步探索与研究,在实践中对幼儿游戏方面的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孩子在玩中探索精彩的世界,使孩子在玩中体验成长的快乐!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