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绽放光彩
作者: 顾美霞摘 要:作为一名中职数学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数学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是中职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数学; 课堂效率;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131-001
数学是普通中职的一门基础课程,它的教学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提高。所以在不降低教学要求的条件下,如何根据目前普通中专生的实际,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在此谈一下个人的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对初中未学过对数的中职生来说,对数概念及运用,显得枯燥乏味。为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介绍对数之前,可先出一道趣味问题:“某城市有800万人口。现在有一人带来一个好消息,在该城市传播。若每隔一小时,每个知道此消息的人都传播给另外两人。问一昼夜间这个消息能传遍全城每位居民吗?”这时,可引导学生计算:1小时后,有1+2=3(3=31)人知道好消息;2小时后,有1+2+6=9人(9=32)知道好消息;3小时后,有1+2+6+18=27人(27=33)知道好消息;猜想,n小时后,有1+2+6+……=3n人知道好消息;那么当n≤24时,能有
3n>8000000成立吗?学生答不出来。则“学习了对数之后,你们能用最简便的方法解决此问题。”于是,学生们带着这个悬念,开始津津有味地进入对数课的学习。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和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好胜心理,根据这种心理,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刺激事物,从而产生兴趣,产生进取心。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应该积极的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别开生面的课堂情景,都可以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数学,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当一个教师充满朝气、精神焕发地站在讲台上,用幽默作为教学的点缀,课堂教学就会变得轻松愉快。数学教学中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效果会是不同凡响。据说陈景润的老师曾经用诗一般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哥德巴赫猜想: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他还意味深长地说:“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你们中的一位同学了不得,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这句话居然产生了神奇的力量,激励着陈景润开始摘取皇冠明珠的万里长征,他矢志不渝,终于创造了数学的辉煌。作为教师,除了研究教学方法以外,还要认真研究教学中语言的表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幽默为课堂注入了一脉新鲜血液,有了它,课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
中职生的数学基础薄弱,抽象能力也较差,常规的教学手段有时难以将抽象的知识直观的呈现出来,而多媒体技术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正好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不足。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声、光、影的综合运用,变静态为动态化,变抽象为形象,使得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枯燥的课堂生动化,可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力,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所以教师要认真研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设计制作符合学生实际的多媒体,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不仅如此,为了体现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强化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使学生思维与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实践,激发兴趣,使他们跃跃欲试。比如在讲“椭圆”一节的定义的时候,在讲完定义以后,提供一支笔和一根细线,让几个同学上黑板,来画出椭圆的图形,其他同学在草稿纸上画,这样就使学生感到很有趣,印象比较深刻,课堂效率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和创设使学生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按问题的坡度都能够“跳一跳,够得着”,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成功和愉快总是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中职学生,由于他们心理脆弱,自卑感强,数学基础知识薄弱,更加需要教师的关怀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在一个鱼缸中,用一块玻璃将梭鱼与小鱼分开,饥饿的梭鱼看到小鱼后,拼命撞击玻璃,但一再的失败,使它丧失了吃小鱼的希望和信心。久而久之,将玻璃取出,小鱼从梭鱼身边不断游过,梭鱼却不再去捕食它们,最后,这条梭鱼竟饿死在有丰富食物的鱼缸中。这说明:虽然教师经过精心设计和安排,为学生准备十分丰富的教学内容,但如果学生经过努力,始终达不到成功的目标,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所以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选择或设计一些学生能够回答的问题,能够表述的概念,能够解决的例题、习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广泛地参与教学,亲自实践,让他们从学到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实现现代教学理论所倡导的“快乐教学”,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数学课堂效率。
以上只是我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而且教法无限,总在发展。任何一种教学,都要以所教对象为本,运用一定的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又总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模式,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我们从事、关心中职数学教学的教师不断地创新,大胆地改革,中职数学的课堂效率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数学教育学报》, 2002.11
[2]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3]潘利平.《关于中等专业学校数学教学的思考》,2004.5
[4]《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