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理问题浅析
作者: 李云霄 杨倩 张妍摘 要:大学生突发事件,通常是指由人为、自然因素或社会政治等原因引起,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的,大学生起主导作用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个体或群体性事件。
关键词:大学生突发事件; 预防; 处理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147-001
近年来,由于社会转型和社会变迁的急剧加速,大学生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给高校和社会都造成严重的影响,如何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理高校校园突发事件,成为当前高等学校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高校必须建立科学系统的突发事件预防机制,有效地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因此,建立系统科学的机制,组建高效率的突发事件管理小组,是搞好大学生突发事件预防的有力保证,把突发事件监控与高校日常管理结合起来,建立专业队伍与兼职队伍相结合的监控系统,是进行突发事件预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
一、加强信息的梳导和管理
1.加强信息收集工作
收集信息是关键,是做好大学生突发事件预测预防的前提,收集的信息越多越详细,就越有利于预测、预防工作。信息的获得可通过直接和间接获得。
直接获得方式是指获得的资料是直接从学生那里直接得来。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学生寝室长周会议制,大班干部及学生代表月会议制,班级心理委员制以及建立与学生家长间的信息沟通来拓宽信息渠道。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方便快捷,开设意见箱,以及设立每周接待学生来访日,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及时征求学生们对学校、学院工作的意见,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
间接获得。是指获得的资料不是直接从相关学生之处得到的。比如通过分析网络媒体相关的信息来发现其中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人人网、QQ、微博、微信中的信息来发现目前学生的状态。也可以通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彼此交流所掌握的信息,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关注社会上新近出现的事物和问题,结合高校的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学生的反应,来获得宝贵的资料;从事故及隐患鉴定报告等处了解必要的信息。
2.保证信息渠道通畅
保证信息渠道通畅是突发事件预防的必要条件。畅通的信息可以帮助在早期及时识别和发现突发事件的征兆,快速果断地进行处理,从而达到预防目的。首先,畅通的信息系统可以帮助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猜测和谣言带来的不稳定性,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其次,畅通的学生工作信息,可以实现师生间的双向信息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设法解决之,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加强信息管理和评估
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信息是十分庞杂的,为了减少传递过程中所造成信息的扭曲、迟滞和丢失,及时地捕捉各种真实有用的信息,必须加强信息的监测和识别。突发事件信息的评估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预案的制定,影响到高校管理者的部署和最后的决策,是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二、开拓沟通的层次与渠道
在高校日常管理中,有一种潜在的、看不见的突发事件正在酝酿和累积,其对高校稳定的破坏性和杀伤力是不可低估的,这就是因缺乏沟通而产生的谣言和恐惧。所以沟通是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管理中最重要的工具。
三、建全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
1.建立大学生突发事件心理干预“四级”组织机构
第一级: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可设在学生处,负责全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筛查出需要心理辅导的对象,对大学生中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进行及时疏导和危机干预。
第二级:各院(系)党总支、系领导、辅导员要关爱学生,密切关注重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院系可以在学生会和分团委中选择某个部门专门负责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对重要情况,要立即向学校有关部门报告,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第三级:助理班主任。大学每个班级设立一男一女两个助理班主任,由思想素质较好的高年级学生担任,让他们以师兄师姐的感情去接近大学生,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总体情况,发现不良问题的苗头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沟通。
第四级:班级设立心理健康委员。由党员或者班干负责,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团员的作用,及时了解本班学生的动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班主任、辅导员或向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求助。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专业人员并落实和完善值班制度;建立异常情况报告制、疑难案例会诊制、联络员制度等。同时,为了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归纳到各系(院)的考核指标体系中,并实行“领导问责制”,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由此引起的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把防范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开设必修、选修课程、专题讲座和报告等,在大学生中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充分发挥学校广播、校刊、橱窗、板报的作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所有高校都要设立专门场所,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咨询、班级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4.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与作用
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可在学生中成立心理健康协会等学生社团,建立起学生心理互助机制,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动性。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可定期对大学生心理协会会员等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提高他们的心理咨询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开展助人自助的群众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其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帮手。
参考文献:
[1]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冯惠玲.重大突发事件与思想政治工作对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