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慧引领班主任工作
作者: 吴春芳摘 要:智慧的班主任首先需要精神修炼,以淡然平和的心态面对成功与失败,其次一定是热爱教育,真爱学生,不管孩子是有身体的缺陷,还是有性格的缺陷,作为班主任,不嫌弃不抛弃,从内心真正地接受他们,关爱他们,而且爱之有方,爱得有智慧,最后用智慧的方法来引领具体的工作。
关键词:平常心; 智慧的关爱; 智慧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55-001
案例
五年级转来一位体校生,孩子在学习上特别懒,上课不能好好听课,尺、橡皮、铅笔都是他上课时的玩具,作业经常不完成。精力过剩的他还常常招惹同学。为此,他没少挨老师、家长的责骂、批评。本想利用他在体育方面的特长来激发他的上进心。但在校运动会的赛场上,100米是他参加的唯一一个比赛项目,而且是最后一名。我真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来帮助他,只能默默地关注他,等待时机的出现。有一次,我正在讲语文练习册,发现李文渊也在写。这倒是好现象,只是个子不高的他,头一抬一低很是艰难地抄写着黑板上的答案。我顺手把手中有答案的练习册给了他。使他方便抄写答案。只听孩子惊喜地嘀咕一声:“对我这么好呀?”从他这句话中,我感到了一些苗头,教育的时机有了。这孩子,平时受惯了家长、老师的批评,心里多少有点敌对情绪。今天,能从老师的一个细节感受到老师的一点关心,还是有救的。放学后,我跟他进行了一次交谈。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平时才如此严格要求。以后,孩子的练习册能按时抄完。渐渐地,上课也能跟着集体读书了。可是好景不长,他的懒惰、对学习没兴趣又一一暴露出来。虽然我也好几次想放弃他,随便他去,只要不影响班级其他同学的学习生活就行了,但我并没有这样做,还是抓住他身上的闪光点进行鼓励,经常和他交流:请相信父母、老师都是爱你的,只是各自的表达方式不一样,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都希望看到健康成长积极向上的你。后来,我联系了家长,我们进行了一次长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交谈,我们达成了共识:家长心理上一定相信孩子,不要急于求成;行动上管理好孩子的零用钱、整理好孩子的各类玩具,控制他玩耍的时间和次数,管好孩子的一日三餐,除了水果外尽量不吃其他零食,更主要的是每天晚上根据作业量,跟孩子商议好作业的时间,相信并鼓励他自觉地按时完成作业。老师每天与家长联系一次,交流孩子的情况,针对他的进步及时地在班中表扬加分。同时我们双方根据孩子的表现循序渐进、由扶到放地随时改变策略和方法。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渐渐地孩子改头换面了。
案例分析
从以上个案看出,现在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个性,只是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行为偏差。家长、老师要帮助他们改正,不能简单化,更不能强制进行。作为班主任,更应用智慧、用爱,去感化孩子、帮助孩子,用智慧的方法教育孩子。
一、智慧的班主任首先需要精神修炼,以淡然平和的心态面对成功与失败,剔除急于求利的思想,减少无谓的失误,让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保持最佳状态。平常心看似无为,其实是无为中有为,是一种积极、乐观、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是取得成功的法宝。
二、智慧的班主任一定是热爱教育,真爱学生,不管孩子是有身体的缺陷,还是有性格的缺陷,作为班主任,不嫌弃不抛弃,从内心真正地接受他们,关爱他们,而且爱之有方,爱得有智慧。做到用情去感化,用心去引导,用脑去处理,根据孩子问题行为的轻重大小对症下药。往往从关注外在的校纪班规转变为关注学生的真实感受,从关注外在的各项教育任务的完成转变为关注学生个体的点滴进步,并随着自己关注点的转移,在充分发挥师生集体智慧的基础上,把“保姆式”班级管理机制转换为“遥控式”班级管理机制,即班主任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在集体中当家做主,而班主任偶尔“偷懒”,通过宏观调控来支配班级的正常运转。
三、用智慧的方法来引领具体的工作,具体方法是:方法之一:以不寻常的做法培养得力助手。即学生干部“轮流上岗、竞争上岗制。为了让更多学生都有机会锻炼,我经常运用一种培养学生干部的制度,即学生干部“轮流上岗、竞争上岗”制。这种制度是由学生自荐,班主任审核,全体学生民主评议选出两个班长,再以被选的两个班长为“龙头”,分别组建甲、乙两套班委会,然后以周为单位,每套班委会“轮流上岗、竞争上岗”管理班级。
方法之二:要利用学校规章的约束力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干预。在教育过程中,经常组织学生对规章进行学习,对照检查,让规章的内容和精神得到强化,学生就会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减少或者免除问题行为的发生
方法之三:保持冷静。冷静是处理问题行为的关键。学生问题行为出现以后,只要不是有可能继续发生的暴力事件,一般进行冷处理(如:等一下,我马上来处理;你们先想一想,等一会我就来处理),让时间向后延一延,使心态静一静,做到保持平常心,见怪不怪。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自省自悟,又利于老师摸清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从而选准处理问题行为的最佳办法。同时还可以避免简单粗暴,杜绝体罚。
方法之四:以爱换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教师只要是真诚地帮助他们,关心他们,体贴他们。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问题,想问题,对待问题,处理问题,而且顾及他们的合理要求,再调皮的学生也是会被老师的关爱唤醒良知的。中央台《实话实说》栏目报道,深圳一位老师为了找回一个不愿上学的学生,相继家访了三十八次。在第三十八次时,这位学生终于被老师的真诚打动,从此返回学校发奋学习。爱是教育的灵魂,用好了它,不仅对处理学生问题行为作用很大,而且其综合效力也是无穷的巨大的。
方法之五:因势利导。凡事都有两面性,只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就会发现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有利面,也有它的不利面。学生的问题行为当然也一样,虽然是不正常行为,但从反面看,大多都有值得肯定的方面,至少有值得发掘的成分。比如爱说话的同学就有乐于交流心理倾向,喜欢打架好动的同学就有体力充沛的特长,等等。只要班主任善于分析,勤于集累,就可化消极为积极,变问题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