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方式探析
作者: 吴长涛摘 要:2009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提出了“五严”的教学规定,使得学生在校的时间大大减少,而且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增多。面对“教育新政”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要实现教学的高效益,在初中物理教学上应采取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物理; 有效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006-001
面对教育的新形势,我们教师常常感到困惑,尤其是农村的一线教师更是如此,那么如何求真务实,保证“减时不减效”甚至减时还增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要真正提高初中学生在教学中的物理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就必须明确一个学习目标,营造一个好的氛围,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吸引到学习中来,并能让他们主动地去思考和学习。这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多地去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常与学生交流、谈心,必要时可以通过家访的形式。然后尽可能多地把学生知道的内容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正是我们所说的“生活·物理·社会”,努力创造出学生既亲切生动又有趣的语言,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笔者曾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取得的教学效果良好。
二、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训练
多媒体在图像、声音、色彩、flash动画及FLV视频文件的信息量和丰富性上,是“一支粉笔一个黑板”的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由于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些复杂的演示实验因农村学校的条件限制不可能在课堂上全部演示,例如,苏科版第16章《电磁感应》这一节中,导体切割磁感线这一知识点时,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形象生动的导体切割着磁感线,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刺激,扩大形象感知量,有利于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形象感受,促进学生的形象记忆和形象识别,提高表象的数量和质量,使学生记忆更持久、清晰,这样便于学生的理解,更能将这一模型深烙在脑海中。同时多媒体的动态模拟仿真功能,还能将微观过程实现宏观模拟、把宏观场景进行缩微处理、将瞬变过程定格分析,实现微观形象可视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促进对概念、规律的理解,为此特别感谢扬州的数字化校园的创建,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个空间和平台。
三、教学内容务必做到要少而精,且教学方式要多样化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实验等知识的教学永远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围绕这一目标,教师可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加深对抽象概念、原理的理解,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来得出物理规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形象生动,但不能出现科学性、逻辑性和严密性的失误。在习题讲析中,要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效果,当然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尽量挖掘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习题和讲解习题时,注重典型性习题的讲解,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利用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四、优化教学过程,精心安排教学环节,开展课堂有效教学
在课堂物理教学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从现有的生活经验中出发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猜想假设,通过学生实验验证,归纳得出实验的结论。再经过教师的点拨、释疑、升华,再上升到理论高度,完成一个整体的探究活动环节。例如:在《气体压强》这一节中,有个覆杯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是不是一定要在杯中加满水,才能使实验成功,让学生思考问题时避免单向性、单一性,充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又如在《序言》中哪支蜡烛先熄灭,其实答案并不唯一,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效果可能更好,让学生来充分展示自己、体验成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强化训练,巩固教学成果
为了消化和吸收所学的知识,巩固教学成果,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能力,使知识转化为技能,则必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训练,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要精心选择,并要求学养成良好的解题规范,养成按照物理学科要求处理问题的良好习惯。作业的反馈一定要及时而准确,认真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错必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以及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产生深远的影响,也能使学生找出不足,及时改正错误,不断进步和发展。
六、注重教学反思
教学工作是永远没有完美的一门艺术。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不断地完善有效教学这一主题。及时反思能让我们在失败中前进,能锦上添花。反思的重点是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落实了三维目标的要求,课题的引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过程是否充分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是否科学等,再结合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的信息反馈,对原有的教学设计重新进行审视和修改,扬长避短使有效教学更科学、更完善,切实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以达到真正的高效轻负。
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而且学会了认识事物的方法与技能,此外学生还可以把物理的这种思维方法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探究,去总结,则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得以施展,得以开发,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将会使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取之无穷,用之不尽。
当然,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方式还有很多,相信只要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并充分加以利用,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以真正实现减负。
参考文献:
[1]吴志明.把握三大策略, 追求有效教学,物理教学探讨,2008.2
[2]孙鹏霞.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课堂实施策略,考试周刊,2008.4
[3]陈厚德.有效教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沈丽.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初探,文理导航,2011.4
[5]赖小琴.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中国民族教育,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