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听说训练于语文课堂之中

作者: 钟敏

摘 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是书面表达能力的前提。所以培养听说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语文教学; 听说训练; 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101-001

一、背景分析

听话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阅读、作文关系密切。搞好听说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几年来,我在对学生进行听说基本功训练的实践中,坚持整体性、主体性和实践性三个原则,以听说训练促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实践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听话说话训练要始终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就是阅读教学。根据大纲要求,教学中一方面要坚持基础知识的教学,另一方面是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打好听说训练的基础。

听说训练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过程。听能训练是指对学生通过听觉器官接受信息,再通过自身的思维活动理解吸收的全过程。因此听能训练无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注力。说的过程则是语言信息双向交流过程或单向表达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要靠教师去激发和培养,听说能力的培养要在实践中进行。为此,教师应尝试结合学科特点,构建课堂听说训练活动化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分成四个环节组成:预听课文—指导思考—指导表达—评价分析。

1.预听课文

这一阶段让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问题听课文录音,然后回答问题。其次设问要有层次性,第一遍听时,设计的都是直接性问题,答案可从课文中直接得到,目的是训练学生从课文中直接捕捉信息的能力。第二遍听时,可以循序渐进,也可以设计迁移性问题。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又训练了学生注意力,发展了思维力,变教师的传授为学生的自悟。

2.指导思考

当众作口头表达,由于小学生与社会接触不多,个人展示机会也少,往往会表现出紧张不安。多作听说训练,说话前作充分准备,是克服这种不良情绪的前提。可以采用设问讨论、列举中心词句、揭示故事发展过程等方法,引导学生对听到的故事、内容有时间进行分析、整理、加工、转化,使之成为自己的说话材料。如教学整句成段式:把一段话打乱秩序,让学生听辨,重组进行合乎逻辑的表达。

目前我们使用多种有效的听说训练形式,如复述课文听讲故事、朗读表演、采访、讨论、模仿说、创造说、直观说、竞赛说等等。我们还宜多采用以下一些活动形式:

结伴听说:运用小组学习团体或在两个学生之间进行听说训练,激励思考,相互订正。例如,教师把图画故事分单张剪开,打乱顺序,一个学生一张。有几张画片就以几个人为一组,学生按组坐成一个圆圈。然后,学生依座位顺序轮流讲述自己手上图片的情节,其余组员专心听讲并思考内容的前后联系,可以做简要记录。全组讲完后,学生稍作思考,分别讲述自己所判断的图画故事的正确顺序,教师公布结果,学生自我对照检查,并找出产生偏差的原因。

模拟情境:组织学生根据不同的身份、对象、场合,恰当地说话,为日后步入社会作“预备演习”。模拟有答记者问、采访、自我介绍,争辩等。采用给自己周围人“画”像的形式,每天的晨谈讲话,这些都是容易激起学生说话兴趣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例如模拟“新闻发布会”。这是一种让学生当小记者,通过发布新闻消息的形式进行说话训练的趣味教学活动。说话过程:第一步,主持人宣布新闻发布会开始;第二步,小记者发布新闻,其余学生当听众。最后,主持人作总结性发言。让学生当记者在众人面前发布新闻消息,对于“表演欲”较强的学生来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能促使他们去认认真真地看书读报,收集资料,为了“发布”,他们又要反复阅读,并进行整理和概括;活动时,提供了一个说话的情境,人人有机会说,可以收到“一石三鸟”的效果。

语文教学中听、读、说、背要求完整准确,尤其要关注整个过程是否具有活力、灵性。评价的过程是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及表述能力的全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取得成绩的原因,有利于增减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可成为前进的动力。学生发表见解之后,教师给予恰如其分的评析点拨,表明肯定或否定,或补充修正。评价按照要求进行自评、互评,大家评,从而提高分析,评改的能力。要允许有不同意见,鼓励学生多角度的评价别人的话,多注意别人的优点,学会赞时要做到:1.民主。教师指导学生明确听说训练的要求,让学生对美别人。2.及时。教师在课堂上评改必须及时,有意识地挑选比较典型的作品和中下生的发言,请学生研究讨论,说长道短,让学生评析优点在哪里,更要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不足之处和改正意见,再让学生拿自己的说话材料跟老师、学生的对照,思考,品味,明确修改方法。这种评改不仅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取得了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效果。3.激励。人人都爱听溢美之辞,它就像一种强大有力的催化剂,催人奋进。教学中,我善于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对低年级学生还经常伴有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我常用的手段有:(1)对学生发言的勇气表示赞赏;(2)对学生某一观点表示赏识;(3)对学生敏捷的思维高度评价。激励学生时语言灵活多变,如:够水平!太棒了!多独到的见解!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很愿意实话实说,让他们在体验成功快乐的同时,积淀起参与的信心。

三、教学反思

利用语言载体和生活情境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听说能力的培养,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体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无论着眼课堂学习的本质,抑或探寻学生言语习得的规律,我们都必须把足够的时间交付给学生,让他们从容地听、思、说、写。

2.把信心与快乐送给学生。课堂不仅传播知识、能力,更传递人的情感,生命的脉动。听说训练活动化教学主张给学生充分的自信与快乐,首先,要欣赏学生,最大限度又恰如其分地肯定赞美学生。其次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使其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