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的研究
作者: 张汉春摘 要:通过对平泉县前卫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土层深度、不同林龄、不同林下草本植被盖度、采伐迹地的土壤肥力状况的研究,探索出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地土壤肥力状况,提出了林草同生的二层复合结构,适当降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密度的经营策略。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土壤肥力
中图分类号:S79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178-001
华北落叶松属松科落叶松属,是我国华北地区中山以上山地的主要造林树种,材质好,用途广,耐腐朽,有涵养水源的显著效能。
一、研究地自然条件
本研究在平泉县前卫林区进行,研究地位于东经118°20′,北纬40°42′,平均海拔800-1000m,年均温6.3℃,年均降水量550mm,无霜期131天,土壤为山地褐土。
二、研究方法
在立地条件相同或相近的地块,按不同因素设置土样采集点,每个因素采集土样5个,混合后以混合土样为分析土样。pH值采用电位法,有机质采用稀释热法,速效氮采用蒸馏法,速效磷采用碳酸氢钠法,速效钾采用醋酸铵溶液浸法。
三、结果与分析
1.无林地与林地、迹地不同土层厚度养分状况
由表1可以明显看出,土壤有机质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林龄的增大而较明显的呈递减趋势。有林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明显低于同等立地条件的无林地,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整体水平上的下降。
从表1还可以看出,有林地速效P随土层厚度的增加而略有上升,略高于无林地水平。速效K随土层厚度的增加略有下降,与无林地水平基本持平。
2.不同林龄土壤养分状况
表2显示出除速效P随林龄的增加略有增加外,土壤总体养分水平随林龄的增加而降低。这表明了没有人为因素的干预,只是在自然因素作用下培育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以至2代林存在着土壤肥力上的隐忧。
3.林下不同草本盖度土壤养分状况
表3表明,随着林下草本植被盖度的增加,速效N显著增加,速效P、速效K的状况也朝好的方向发展。当林下草本植被盖度达60%,高度达50cm以上时,速效氮几乎与无林地持平,这里有两种机理在起作用:一是林下草本植被盖度和高度的增加加快并加大了养分的归还速度和归还量。二是林下草本植被盖度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密度的降低,增加了单株林木的营养空间。
四、小结与讨论
1.平泉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肥力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尤其是速效N的整体水平下降更为显著。
2.平泉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没有继续酸化现象存在,无淋溶和淀积,土壤化学性质在总体上是良好的。
3.适当降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密度。其适合的郁闭度应为0.6—0.7,最高不超过0.7。
4.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每一种人为干预都应慎重讨论后进行。
参考文献:
[1]江苏农学院主编.植物生理学.农业出版社,1986.5
[2]河北林学院主编.造林各论(上).1988.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178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