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作者: 邹修香

摘 要:语文教材里蕴含着的审美因素很多,语文课堂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探索亦是无止境的。教师应通过朗读、体味、感悟、审视等手段,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语言美; 意境美; 情感美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005-001

现代教育强调教育的“三维度”,其中特别提到了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往往是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的。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刘国正说过:“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感人的艺术性”源自哪里?源自美的挖掘和创造。在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步入文中之景、文中之情、文中之理,领悟文中美的精华,获得身心的愉悦。因此,可以这么说,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教育,它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语文教学的每一堂课都离不开审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呢?

一、反复诵读,品味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高尔基曾经说过:“作品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这些言辞描绘出作品中的图景、人物性格和思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抓住文章的语言美去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通过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从文字的符号形式中体会到古典诗词内在的音韵美、整齐的形式美,仅从其形式符号这一层看,就有不可替代的效果,学生在朗读之中也能体会到令人哀愁的情调。朗读《白杨礼赞》的时候,学生从白杨树的形象中,体会到作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的纵情讴歌和无限热爱的感情。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学生将会从这些语言符号中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并从意象中看到作者隐含的价值倾向而受到审美的教育。

二、朗读品味,揣摩意境美

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中至高的境界,是一种超越时空、富有形而上本体意味的境界。艺术作品正是通过深邃的意境,以引起读者审美情操的共鸣。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从作品表现出的意象中体会美的意境,使学生不仅身临其境,而且心入其境,才能受到优美画面以及其蕴含的崇高情怀的熏陶和感染。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是一篇典型的具有意境美的散文。文章情文并茂,给人以美的享受。文中因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是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所以作者描绘的路是幽僻寂寞的,月和云是淡淡的朦胧的,树影是参差的、斑驳的,树色是阴阴的,远山是隐隐的,给人以素淡朦胧和谐宁静的美感。“情之相同,美寓其中。”作者采用审美的移情法,将主观情感寓于描写之中,达到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读想法”,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美丽的艺术画面映入学生脑海,让学生在头脑中展现出一幅幅画面,从而去欣赏其意境美。学生通过对一个又一个美的意象的审美,可以使他们从作品的形式符号层走进作品的意象世界层,进而融入意境超越层,体会到其美无穷的神韵,获得自己对作品的感悟,从而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审视丑陋,尊美抑丑

生活中有美,也有丑,文学作品也是如此。语文教材除了为学生展现大量美的意象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丑的形象。正是这些丑的形象的存在,才使学生看到了世界的多样化,通过比较而明辨是非,尊美抑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更应该起到“灵魂的工程师”的作用,一方面要敢于正视人类卑微阴暗的一面,另一方面,我们更要严肃地提醒自己:要明确什么才是真正的美。

例如,夏洛克带着极端特色的贪婪残忍,菲浦夫妇在金钱面前的冷酷无情、自私自利,还有奥楚蔑洛夫的见风使舵、反复无常等等。学生在接触之初可能不易发现他们的丑陋、伪善、卑劣,教师就要从审美的角度给予学生以引导,还原其本来面貌,使学生在对丑的憎恶中受到美的教育,从而达到对真诚、仁爱、进取的倾慕,对伪善、丑恶、颓废的鄙弃。

四、阅读欣赏,体悟情感美

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情感。”如何体现形式的美,其功效都在情感方面,文学作品之所以吸引人、感染人,就是因为蕴含着特有的感情。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感情,以陶冶情操。

阅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能给人以美的联想。古往今来人们推崇这篇文章,主要在于它的议论中包含着两句熠熠生辉、鼓舞人心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这也是作者感情的结晶。语文教学中有选择地让学生多阅读一些优秀诗词,既可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又可增加他们的审美情趣。

五、言传身教,感染学生

教师是撒播美的使者、语文课的形象大使。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服饰无不影响着学生的个性、爱好,甚至会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一个语言粗俗、表情呆板、缺乏幽默的语文教师会使学生对文学美好形象产生厌恶之情;而一位自然清新、面带微笑、谈吐优雅的教师会使学生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找到合适的比较点,“见贤思齐”,“择其善者而从之”,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树立起崇高的品质。

实施语文审美教育还应注意:首先,教师需具备很高的素质。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从个体本身来说,仪表、语言、行为、心灵等都应该具备美的修养,不仅如此,还应具有善于发现美的充满睿智的眼睛和能够充分感受美的灵敏的耳朵、敏锐的思维,还要有高雅的语言,“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真正有效地实施审美教育。其次,要充分地使用教材。优秀的教材是实施美的依托,因为学生现在所学的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典范文章,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精髓来引导学生、感化学生、教育学生,以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

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发展人,使其成为身心健康的完美的人。语文教学就是通过听、说、读、写,使学生摄取美的信息,领悟优美、凝练的语言,抒发美的感受,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审美的教育,除去心中的私意人欲,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形成他们美的性格,完善他们美的人格,从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