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人格特质与语文教学绩效
作者: 杨兰阁摘 要:人格特质的聪慧性、敏感性、实验性在不同的高中学生身上表现出不同的语文成绩,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聪慧度、敏感性明显高于普通中等生和不良生。因此本文从教育背景、教育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谈谈培养高中生良好的人格特质,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为改革语文教学提供可以参考的资料。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改革; 提高成绩; 人格特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074-001
人格特质和语文学习背景、教育条件、师资力量等有着很重要的关系,人格特质的不同会造成语文学习成绩的差异。所以,我们应利用语文学习培养高中生具有良好的人格特质,在学习过程中发展个性品质提升综合素质。
一、语文教育背景对学生人格特质的影响。
心理学认为,人格的形成40%受遗传的影响,60%受环境因素影响,后者主要是指环境与教育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造成高中生人格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社会传统文化,比如对男女生的人格特质无形中的某些限定在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上就能表现出来,如我国传统文化勾画了“女性=母性=家庭”的模式。语文阅读中所反映的女性形象,对女性的人格特质一般是温柔、细腻、谦虚和利他等,而对男性则是“独立自主、自由大胆、自信自强”等等。整个语文教育背景无意的遵循着这种社会角色意识,而社会中各种因素像社会舆论、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等都对男女人格特质的形成始施以不同性别的角色教育,即用传统意识塑造男孩与女孩的人格特质。形成了男生在面对问题时比女生更自由、独立积极、理智且好强,而女生比男生更喜欢交往与合群,情感丰富但敏感脆弱。
二、语文教育条件对人格特质形成的影响作用
语文学习能使人增广知识,头脑聪慧,加之任何学科都是用语言文字表述的,语文是重要的学习工具,语文好,其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则随之增强,这是聪慧性的表现。语文成绩优良的高中生阅读文学作品比较多,由于其年龄、社会阅历、思想认识等方面的局限性,作品中一些因素影响,使他们情感丰富易敏感;语文成绩不良的学生语文阅读量小,对事物的认识不容易受到规范性的限制,容易出现言辞自由、逆反心理较强。因此,语文教育者应对成绩优良的学生和成绩不良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根据其特点扬长补短,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格特质。
由于城乡教育条件差别的存在,城乡语文教育环境与语文教学条件的差异使得城市高中生更自由、独立、有自信,而农村高中生则面对现实多忧虑、较胆怯、不自由且较为保守。如城市学校的文科藏书量、多媒体语文教学设备等许多设施和条件远比农村优越。农村中学这些语文设施的落后使得农村高中生语文学习成绩上升缓慢,这与其急切“跳农门”的心理形成巨大矛盾,导致农村高中生人格特质上的忧虑现象。
三、语文教学师资力量对人格特质发展的影响作用
纵观在校学生的人格特质差异:优等生在恃强性、实验性、独立性等方面高于中等生;略差的学生在世故性、敏感性、稳定性等方面高于优等生。原因是从语文教学中优等生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形成了好强、自由、独立的个性特征;再者优等生语文学习优良,阅读语文课本及课外文学作品相对较多,易受到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优良品质的影响和感染,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长期处于顺境中,一旦稍遇挫折则易情绪波动。其他差生语文阅读学习时间相对较少,接触社会及实际锻炼的机会较多,遇事多从现实考虑,反应敏感,对自己的期望值不甚高,也较为安于现状,因而情绪较为稳定。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找出办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特质,是提升语文教学成绩的最好的途径。
1.利用语文学习培养高中生良好的人格特征
培养高中生人格中的聪慧性、实验性、独立性,恃强性等优良特质,把它作为深化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或一项指标。对于中等生,我们鼓励并引导他们广泛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丰富其知识,拓宽视野,增加其聪慧性,并借助于语文教材中高尚人格的文学形象,形成并发展他们良好的人格特征;通过改善语文学习条件,加强培养他们独立性的人格特征,消除其“忧虑”性人格特征,以积极的态度取得良好的语文学习成绩; 优等生在人格特质方面应从健全的人格这样的长远目的进行培养。
2.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学习教育方式,形成正确的自我
语文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考虑,重视高中生正确自我概念的形成,语文课堂注重语文教学方法,可采用朗诵比赛、讨论、演讲、辩论等多种灵活、有效的形式,寓教于乐,课内课外相结合。针对高一、高二年级语文教学需要,可适当引进新颖有趣的课外读物作为课堂语文教学的补充,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动机。加强高三学生有计划的语文复习,避免因语文成绩下降,情绪波动而产生的自我概念的降低。帮助语文成绩不良的学生降低或消除其语文自我概念中因他人成见带来的不合理成分,为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自我概念,家长也应和学校、社会一道给孩子们多一些理解、支持,使其多尝试自己特长方面成功的喜悦。
在农村中学要努力改变语文教学手段单调的状况,在利用现有传统教具的同时,创造条件,多使用幻灯机、投影仪和教学电视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以满足农村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心理需求,增强他们学好语文课的自信心。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成功教育”尽力让农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农村学生将把语文学科逐渐变成自己很擅长的学科,从语文学科中找到自信,促进农村高中生个性品质的发展。
3.语文学习要培养高中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应向学生传授科学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加强学习策略的使用意识和持久性,以达到提高他们语文成绩的目的,使其不断体验成功感;学生在高一时就应注重学生语文学习策略的开发与培养,养成运用学习策略的习惯;到了高三学生学习愈紧张,备考期间坚持使用恰当的语文学习策略,就可以提高语文学习与复习的效率。
总之,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人格特质的差异,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人格表现,制定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方针和策略,以活跃语文教学活动,锻炼学生语文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绩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优良的人格,是提高他们语文学习成绩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