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激发学生情趣浅探

作者: 刘书娟

摘 要:数学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使数学课堂充满激情,充满快乐。最有效的做法是:引趣激情,乐中求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激发情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077-001

数学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使数学课堂充满激情,充满快乐。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最有效的做法是:引趣激情,乐中求知。

一、导入激趣

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在平时的新课教学中,笔者经常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事例,采用“创造情境,设置悬念、小故事、小幽默”等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求知的情趣,引导学生在欢乐中进入学习。如在教“相遇问题”这节课时,正好有老师来听课,上课了,教师走进教室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有几位老师来听课,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教室里响起“哗哗”的掌声,气氛活跃极了。教师接着说:“同学们,刚才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老师,你们知道鼓掌也有学问吗?”这一下把全班同学给问住了,他们面面相觑,不知说什么好,我抬起双手,掌心相对,两掌距离约有肩宽,然后,双掌缓缓相向运动,猛烈碰击,发出响声。“大家看清楚了吗?开始手掌在两地,然后同时相向运动,在一定的时间里两掌相遇了,碰撞后才发出响声!”教师边说边做边板书:两地、距离、同时、相向、相遇。“大家想知道这里的学问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接着板书课题:相遇问题。这样导课生动、形象、自然,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心理准备。

二、学有兴趣

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就高。如教学《认识图形》时,我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积木,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讨论、来认识图形,这样生与生交流,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我表现、自我确认的机会,有力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能动作用。

教学时,还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选择教法,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以巧妙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猜谜:“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跑,跑的路程有长短,最后时间一个样。”生动形象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形象地揭示了钟面的特点和时、分、秒间的关系,从而激发了儿童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时还可以利用教具和常见的实物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引导学生眼、口、手、脑并用。现在可以推广使用小学磁性教具和学具,使教学图文并茂,优化教学,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练有乐趣

1.突出练习题的趣味性

设计融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练习题,能够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如( )+( )=9有几种填法?运用数的组成,学生很快就将10种填法一道不漏地做完了。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2.突出练习题的应用性

如:让学生用绳子量一量树干的周长,求树干的直径或半径;根据地图算一下连云港到北京的实际距离等?这些可操作性的实践练习,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突出练习的层次性

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示性的变式练习再到独立性的思考练习,降低习题的坡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对数学学习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拿两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拼一拼,(允许有部分重叠)求拼后图形的周长。这里有两种最基本的拼法,还有六种创新的拼法,虽然学生最后的拼法有多有少,但是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认真思考,都得到发挥,得到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辩证思考能力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发展。

4.突出练习的自主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练习的自主性,也可以让学生互相出题,紧密联系生活,注重实用性。如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时,学生同桌相互出题练习,但是相互要有联系,有一组是:45+30= 45+3= 学生通过计算,比较,掌握算法,突破难点,但还是不够的,我让学生进一步发挥,我们班有多少人,要做车去旅游,该找哪一辆车?如果我们再邀请今天来听课的大约有30位老师一起去,该找哪一辆车?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获取信息,用所学的计算去解决问题,对于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四、评价促趣

1.及时反馈

教育心理学证明:学习必须获得信息的反馈,没有反馈的学习收效甚微,甚至无效;而反馈愈及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愈浓,学习效率就愈高。在布置完作业后,我总是手握红笔,在学生中间巡视,对学生的作业及时进行批改,做对的题目及时打“√”,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做错的题目,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订正。

2.引入眉批

在数学作业批改中,可以引用作文的批改方法,针对实际情况,对学生作业写评语,在学生作业的精彩或疑问处加以批语提示。如:“你真聪明!你的解法真妙!”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对他充满希望,同时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3.分步评价

学生的作业有进步或有创造性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因此,在批改作业时我采用分步评价法:即不只看最后结果,而注重看学生的做题过程和思维过程,对学生的错或对进行适当的评价和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成功和失败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断激发学生“爱学、乐学”的情趣,在探索知识的同时使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