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效性是课堂的生命
作者: 赵风利摘 要: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武装自己,不断地汲取名师的精华,从备课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性以及课堂评价的有效性四大方面着手,更好地把握和充实课堂教学,营造出自己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优化; 创设; 效率; 激励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052-001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地选择好教学内容,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桩。以满腔的热情、智慧的头脑,敏锐的触角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唤起学生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不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呵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想尽办法调动学生地积极性、主动性,小心翼翼地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创新的价值,不断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要有效地研读教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所以需要充分领会教材意图。教师不能认为把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创造,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传授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
因此,我认为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领会课标、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内容、编写特点及教学方向,有效、合理、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要积极的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对“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其次,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与现时生活及学生实际的最佳切入点,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掌握新知识。
二、要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过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三维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要求。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还必须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内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教材,努力为学生提供可探索性的、可操作性与便于交流的学习内容,使学生的操作、探究与交流有形式有内容,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创造平等的沟通与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学得更主动,更积极。
三、创设情境,增添魅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老师讲到哪里,学生听到哪里。学生没有思维的空间,没有自我发展的余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自然就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能给学生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自我实现和实践的机会。没有问题的教学,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创设问题的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小悬念”,把学生引入一个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道理。学生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充分了解学生不仅要考虑课程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知识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也得到培养和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应该做好以下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长官、统治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交流的互动过程。
2.教师“学生观”的转变。用学生的心态看待一切,多赏识学生,不歧视学生,达到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3.教学方式的转变。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脑到、眼到、耳到,还要嘴到、手到。只有学生无拘无束地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才能焕发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五、使用激励性评价
采用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营造民主化的师生关系。激励性的教学评价会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是给予学生学习的力量。有时,我们会在课堂上听到“好的”“不错”类似这样的评价。虽然对教师来说简单了,可对于学生而言缺乏针对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习主动性减弱。为了引导学生评价他人,有些老师会说:“你认为他说的怎样?”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环节在课堂中比较单薄,老师可以让它厚实一些。如“你对自己的发现怎样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从而对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及时发现并做出调整。
综上所述,“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获得发展。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在课堂上少一些做作,多一分实在,让我们的学生得到系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改革专题
[2]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