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作文的源泉 体验,作文的生命
作者: 邵雪华摘 要: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这种综合性要求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平衡,要求学生有足够的积累。
关键词:作文; 生活; 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068-001
作文是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同学害怕写作,而且不少同学的写作水平令人堪忧。其实作文并不可怕,它除了要求平时我们要积累丰富的语言之外,最本质的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地吐露出来,便成了最具价值的作文了。我们现在的学生由于生活条件优越,不少学生除了读书之外就没有其它的生活内容,即使有也是一些应付式的,不会去用心感受,更不会去真切体验而导致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结果。说到底,写作是写作主体与自己的对话,新我与旧我的交流,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你独特的对生活乃至生命的体验。
一、积累素材,增强文化底蕴
1.通过课内阅读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我们教的课文:《颐和园》《九寨沟》《拉萨的天空》《北大荒的秋天》等,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这些文章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构思独特,对学生的习作具有极大的指导价值。
2.通过课外阅读来积累
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随时积累写作素材,也可把对文中主人公的评价及自己读完后的感受写出来,随时翻阅欣赏、细细品味。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写起文章来,那些优美词句就如泉水般涌出,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3.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4.通过留心生活来积累
4.1用眼观察。教师用平时教给学生的观察方法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周围的人、事、物,使学生获取生活的第一手素材。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组织参观、游览,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阔学生眼界。
4.2用心体验。有目的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开阔视野,增强内心体验。结合学校开展的活动举办读书会、联欢会、演讲会、技能擂台赛、综合知识大赛。利用班队会召开新闻发布会、辩论赛、畅想未来、文化沙龙等活动。另外,我们还结合自然、品德与社会等学科进行综合性尝试。如结合自然学科通过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乐趣等。
二、张扬个性,抒发真情实感
我们都知道,真实是个性和创造的基础,对真实的外部世界的真实感悟,定能产生真实的内心体验,真实地表达出来,就会出现与众不同的内容、构思和个性语言,形成有个性的习作。
学生习作的需要有两种,一种是实际需要,如学习需要、生活需要。二是性情需要,如倾诉喜怒哀乐、记录所思所感。如果学生的性情需要完全是从内心出发,更自然,更真实,更富于情感和个性,它所带来的是学生习作时的真情流露,个性展示。为了让学生对习作保持持久的热情,自如地运用语言表露自己的天性,我们每学期的习作训练摆脱了课本的束缚,文章的题目学生自己拟定,内容自己选择,形式自己裁定,力求从学生本能的性情出发,让学生自由倾吐,自然成文。这样一来,习作就真正成为了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写作也真正成为了学生生活的切实需要。
三、注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喜欢谦和的老师,也更喜欢在作文的评语里看到老师谦和的语言。在肯定优点的同时,用亲切的语言入情入理地指出他的不足,改变他的错误认识……这种语言的说服力、渗透力、感染力是那些“公式化”的语言无法比拟的。
当读到一篇充满感情的作文时,老师写下自己的感受,让他们觉得他们高兴的时候,老师在为他们鼓掌,他们伤心的时候,老师在为他们流泪。作文中老师的评语做到文字相通、情感相通,那么学生再也不会讨厌作文了,而把作文当作朋友。
在教学中,对那些暂时不能得到高分的作文,先指出文中的成功之处,树立信心,再把需要修改的地方告诉学生。这样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成绩,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渴望重新修改作文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再根据学生修改后的作文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