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科学环境
作者: 徐秋红摘 要:幼儿园科学是幼儿园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教学目标及科学本身的特点挖掘广阔的科学环境,创设动态的、开放的、便于互动的科学环境,引导幼儿获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技能。
关键词:幼儿; 科学环境; 挖掘; 创设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112-001
幼儿园科学是幼儿园重要的教学内容,孩子从小就是一个科学家,他们好奇、好问、好探索,但这些科学家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他们的思维很直观,大多数行为是在环境的刺激下产生的,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需要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才能获得认知提高技能。因此良好的科学环境对幼儿来说显得尤其重要,是促进幼儿自主探究的中介和桥梁。那么应该为幼儿挖掘创设怎样的科学环境呢?
笔者认为良好的科学环境应该是广阔的、动态的、开放的、便于互动的。下面就此一一进行细述。
一、挖掘广阔的科学环境
科学是一个大课题,风雨雷电、鱼虫鸟兽、沉浮、倒影等自然现象都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源素材。对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内容,挖掘广阔的科学环境,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走进大自然,在真实自然、生机勃勃、千变万化的自然环境中发现、感受各种奇妙的科学现象。如:在春暖花开的春天,带领幼儿找花、闻花、看花,在水果丰收的秋天,带领幼儿看水果、摘水果、吃水果。平时也可以和幼儿一起倾听鸟叫声、观察种植园,在雨中漫步、在阳光中沐浴……把大自然当作幼儿科学研究的场所,让幼儿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使每一片树林、每一方池塘、每一块草地、每一座小山坡都成为幼儿心驰神往的乐园,享受真实体验,积累直接经验,萌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索和发现的快乐,这是“人为”环境和室内环境所无法达到的。
二、创设动态的科学环境
只利用自然环境进行科学教育显然是不足的。首先,自然是一种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存在许多客观性。其次,自然现象只是科学的一个方面,科学还包括许多其他内容。因此在活动室内创设科学环境是必要的。幼儿的认知特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幼儿的兴趣是会转移的,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认知特点及时调整创设科学环境。如为小班幼儿提供一些大小不同的珠子、形态各异的动物标本等直观的材料,让他们在摆弄、欣赏的过程中区分事物的外形特征,了解事物的简单关系;为中班幼儿提供不同形状的轮子、不同的工具等,让他们用简单的工具做小实验和小制作,简单了解不同事物的特性和用途;为大班幼儿提供各种钥匙、钥匙扣、锁等材料,让幼儿使用多种工具、材料进行操作、实验、制作,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现材料中蕴含的小秘密,体验成功、创造的快乐。同时要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丰富或更换材料。如当幼儿对原来的钥匙材料失去兴趣时可及时增添自粘纸本子和铁石,让幼儿在自粘纸本子上拼贴出各种钥匙图,用吸铁石区分铁制钥匙和其他材料的钥匙等,促使幼儿在不同材料的驱动下不断开始新的探索,发现新的秘密,始终保持强烈的探索欲望。
三、创设开放的科学环境
幼儿年龄愈小思维的随意性就愈大,他们很少会像成人一样有计划地去探索研究,很多时候,他们的探索是源于材料的启发,是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进行的。因此开放的投放材料是引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基础。要为幼儿提供多种蕴含教育目标的材料,给予幼儿自主选择的空间,且材料要放在便于幼儿取放、显眼的地方,使幼儿随时都有可能获得意外的收获。如在吸铁石系列活动中,可提供吸铁石、铁制品、木制品、塑料制品、收音机、磁性笔等材料,让幼儿随时随意摆弄,鼓励幼儿在自由玩弄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使探究活动逐渐走向深入。
四、创设便于互动的科学环境
幼儿喜欢动手操作,喜欢相互模仿,那些数量有限、摆设性、装饰性的材料是不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的,良好的环境应该是便于互动的。
1.提供有用的材料,便于幼儿与材料互动
皮亚杰说过:“认识既不来源于客体,也不来源于主体,而是发生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每个幼儿的经验不同、兴趣点也不同,可专辟“我想知道”栏,让幼儿把自己的小问题画下来或请家长写下来贴在这一专栏内,教师根据幼儿提出的小问题提供一些操作性强、实用性强、安全、牢固的材料,让每一种材料都成为有用之材与幼儿的“为什么”碰撞出美丽的火花,不断创造条件满足幼儿的需要,促使幼儿不断生成新的问题。
2.提供充足的材料,便于幼儿与幼儿互动
幼儿越小越喜欢模仿,总觉得别人的东西是好的,别人的东西就是自己需要的东西。因此同种材料要提供许多份,防止幼儿间因材料少而发生争执,影响探索激情。充足的材料可以增加幼儿间的交流,有利于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倾听别人的观点,学习别人的观点,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充分挖掘同种材料的多种价值。
总之,良好的科学环境是幼儿获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技能的中介和桥梁,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教学目标及科学本身的特点挖掘创造良好的科学环境,支持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获得更多,提高更快。
参考文献:
[1]纲要解读
[2]科学教育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