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安全问题研究
作者: 李慧 邹爱荣摘 要:互联网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各项经济效益的突飞猛进。但是,随之带来的负面问题和网络糟粕也是随处可见。所以,我们要刻不容缓地解决这个关系我们社会发展的网络文化安全问题,以保障整个社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文化; 网络现象; 安全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138-001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一、网络文化现象及网络文化的影响力
网络社会是脱胎于现实社会而又有别于现实社会的互联网虚拟社会,而其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我们来看几个网络现象,从中可窥一斑。
2010年10月16日晚,一辆黑色大众迈腾轿车在河北大学校区内撞到两名女生,一死一伤,司机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送女友。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该肇事者不但没有关心伤者,甚至态度冷漠嚣张,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后经证实了解,该男子名为李启铭,父亲李刚是保定市公安局某分局副局长。此事一出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我爸是李刚”语句也迅速成为网络最火的流行语。但是据当地人讲,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河北大学保卫处处长曾经和李刚及李启铭一起吃过饭,对李启铭有些印象。在肇事现场,保卫处处长问李启铭是不是李刚的儿子,李启铭回答“是,我爸是李刚”。
该事件在网络上报道后,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关注。很多网友以各种形式参与了进来,有的编了声讨肇事者的歌曲,有的编了诗歌和顺口溜等等,总之,网络上评论满天飞,甚至人肉出其家里有五套房。最终,李启铭被判刑六年。在这个事件里可以看出网络的力量是非常大的,仅仅几天的时间,网上的点击量已达143万。事情在网络上发展的愈来愈高涨,整个事件已经不需要还原现场,还原现场意义已经不大了,而是网络上出现了一支通过网络声讨依仗权势横行一世的人。有的人说现在的人仇官仇富,其实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单从网络上来看,其实人们仇的是那些人的恶劣行为,而和官和富没有任何关系。
包括药家鑫的案件,网络带来的是可以说网络墓志铭式的巨大影响。最初,网络上对于药家鑫案件是完全站在受害人张妙一方,药家鑫被执行了死刑。网络现象产生的能量虽然不能绝对的改变犯罪嫌疑人触犯的罪名,却完全可以影响量刑的幅度。网络上的评论同样是热火朝天,按照传统的道德观,大家是同情受害人的,这其实也是正确的道德观,无可厚非。但是,从法律的理性角度来看,网络舆论过多地左右法律应该适度加以控制。只要在合法的前提下,网络舆论是民众的言论自由权,法律应保持冷静与理性。而药家鑫的案件2012年正月里在药家鑫已经被执行死刑有一段时间后,该事件又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即受害人张妙的丈夫、父亲和妹妹在正月里又找到药家鑫的父母居住的小区大闹,要求药家鑫的父母支付药家鑫被执行死刑前药家鑫要赠给受害人家属但被拒绝的20万元。如果药家鑫被判决前,受害人家属接受赔偿款,那么药家鑫在被判决时在量刑上会做适当考虑。药家鑫死了,受害人家属又想要钱并要到药家鑫父母那儿,单从法律上说是没有任何依据的,从人之常理上也是说不通的。所以,此次讨钱风波在网络上又吵翻了天,人们在网络上纷纷指责受害人家属的行为欠妥。从药家鑫事件的前后两次网络热评的对比,可以看出,人们的基本道德观还是与传统道德观是相符的。但是,可以看出,网络对人们的价值观的影响在远远的赶超现实社会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
所以,网络文化对社会文化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怎样把网络文化和社会文化很好地结合起来并摒弃网络糟粕,是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网络文化目前对现实社会影响巨大,更为重要的是它对我们国家的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容轻视的作用。而对于现实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如一些恶俗的价值观、世界观,黄、赌、毒犯罪和黑社会以及一些普通类型的犯罪等等,有向网络上转移并发展的趋势。而面对这些问题要找到对的方法和对策,才能保证网络文化的安全、良性发展。
二、如何规范和解决网络文化安全问题
网络文化是否安全关乎社会文化是否安全,关乎人们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否安全,所以规范和解决网络文化安全问题意义重大。
根据胡锦涛同志的五项要求,我们认为规范和解决网络文化安全问题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净化网络环境,以保证网络文化的安全性。首先,加强网络监管和网络过滤系统,争取最大程度地净化网络上的黄、赌、毒等不良的网络现象。其次,对于网络上的恶俗的、低级趣味的、有目的的炒作等现象要加以正确引导和制止。再次,对于网络黑社会、网络暴力行为要给以严厉打击。
第二,政府可以发挥政府功能,规范网络思想舆论的开展,正确引导和规范人们在网络上的言论自由权。建立网络监管机制,并建立和完善网络110机制。以规范网络社会秩序,保障网络风尚的健康、向上发展。将一些毒害青少年、毒害人们道德观的恶俗的、低级的网络恶搞、网络糟粕提前预防并清理出去。
第三,加强人们的网络文化法制教育。加强人们的网络法制意识,使人们认识到在网络上的违法和侵权行为同样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同现实社会是一样的。
第四,可以针对网络建立网络公民权利和网络公民道德规范。加以引导网络公民的行为和道德走向。恶俗的网络产物可能会引发少数人的追随和盲从,但是时间和大多数人的朴素的道德观会作出正确的判断,但是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很弱,很容易受到这些网络毒瘤的侵害。
总之,从各个方面着手,净化网络环境,保障网络文化安全,是刻不容缓并关系到社会道德文化安全健康发展的大事,需要我们不懈的坚持和努力,以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注:课题号是:201102094 (社科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