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好的政治课应有的优点

作者: 刘海英

摘 要:本论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论述了一节好的政治课有哪些优点:1.思路清晰,2.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3.有指导地背诵,4.多点音乐的氛围,5.典例分析“刨”得深,6.调节课堂气氛的方法多,7.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

关键词:政治课; 优点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019-001

我们学校要组织老师上评优课。我和同教研组的老师一直在为“一节好的政治课有哪些优点”争辩着,大家各抒己见。下面说说我的看法,我认为一节优秀的政治课应该有以下优点:

一、思路清晰

思路清晰是每一堂课应该追求的优点,这一点我非常追捧心理学的一个观点就是:“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说的就是老师的思路应非常清晰。这种课堂结构的优点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容易发挥,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也更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我认为目标、重难点是每一堂课的主角和生命。课堂时间有限,我们所涉及的每一个活动、每一句话、每一段音乐、每一个细节都要为目标、重难点服务,做到详略得当。我在上课时,有时刚一开始就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用课件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有时会在上课的过程中适当地点出,有时讲完后,让学生讨论找出,总之老师应该用不同的方法明确地告诉学生哪里是本课的目标,哪里是重点,哪里是难点,这样学生的学习目标会显得非常明确,时间长了他们会主动地自己去找目标、重难点。

三、有指导地背诵

现在有很多的老师反对让学生背诵,我认为这是不理智的,尤其对闭卷考试的学科来说,适当的背诵是有必要的,但死记硬背不提倡。我们能够帮助学生牢固记忆知识的方法有很多,但文科中最有效的记忆知识的方法还是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位专家提出不让学生背诵就能长时间牢固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很多经验和事实也证明学生越善于背诵,他背诵的技巧也越多,就越能在较短的时间记住大量的知识,有利于应变各种复杂的学习情境。但背诵的方法要多样化,以免学生产生疲劳感。如:指名背、同位背、谐音背、接龙背等。更重要的是,信息的深层加工,我们可以采用记笔记、划线、找背诵好的同学说经验(让学生说出快速、准确记住知识的方法,其他同学效仿)等方法,将大段识记的内容浓缩成几个关键的词或句子,把重要的内容抽出来(我称之为“抽筋”),用关键的词或句子提示背诵整段内容。

四、多点音乐的氛围

有一次我上公开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让学生默读5分钟。听课的老师很多,学生很恐惧,异常安静,整个课堂死一样沉寂。这时,我突感不妙,心想:“为啥没准备点背景音乐呢?这种沉寂会让学生更害怕,课堂气氛可能会非常消极,估计十分钟之内应该不会有人主动发言”。接下来发生的状况,证实了我的猜测是正确的。课后,我就在想:当学生在默读时,放点儿轻音乐可能会更好,可以舒缓大家紧张的情绪,给学生提供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慢慢地,主动地进入角色。尤其在老师不说话时,学生无论是读、是写都有音乐的伴随。老师在讲解时也可适当放一段烘托感情的背景音乐,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

五、典例分析“刨”得深

典例分析就像数学课中的例题,通过典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常见问答题的解题方法,并用学会的方法去分析其他类似的题或生活中的问题。但一节课的典例不可过多,否则学生会“消化不良”。我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细细读题,引导学生讨论、争辩、总结,从多种角度去发现答案。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说出并写出自己的观点,再把学生写出的内容经投影投到大屏幕,让大家评议其准确性和误差性,最后教师再把参考答案和每一点的评分标准放到投影上与学生的答案对比。这样就会让学生非常直观的感受到得分和失分的原因了。事实胜于雄辩,这时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很明白错在哪里。然后再出一道思路类似于典例题的问题,让学生用已掌握的方法去分析,起到巩固的作用,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六、调节课堂气氛的方法多

心理学家认为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环境,是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分成三种。积极的课堂气氛,即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课堂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我经常会根据上课的时间和学生的情绪来调节课堂气氛,如:刚一上课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帮学生放松,学生向老师提关于老师身上任何感兴趣的问题,回答问题的学生还会得到老师的奖励;学生累的时候,讲一个笑话或放点音乐;利用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来调节气氛;给予适当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等。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首先应该先亲近老师,才会对老师组织的活动积极参与。

七、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

因为政治学科的课程标准指出我们要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感,所以在政治课堂上一定要结合所学知识引入时政热点,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社会观察力,明辨是非的能力。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社会热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炼出所学的理论知识,再用提炼出的理论知识去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我称之为“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如:我在教学八上“人生与责任”时,先用了一段玉树地震的视频(当时是社会热点)引导学生从地震中的人和事总结出本课所涉及到的知识:“责任无时无处不在,责任伴随人的一生;责任是多重的;责任是相互的。”在提炼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得到了升华,学会了关心国家大事。接着我又引导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身边的人和事,比如:说说自己、老师、父母、爷爷、奶奶的责任。这样的课学生积极性非常高,很愿意参与其中。

除以上所述之外,我想还有一些地方是值得注意的,如:在教学模式上较传统模式有所创新,评价学生的语言带有个性化色彩,教师的语言优美,师生的情感能产生共鸣等都可以成为一节优秀政治课的评价依据。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