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 黄祖伟

摘 要:数学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方法。作业要“个性化设计”,要适应学生每个个体,既要激发学生做数学作业的兴趣,又要能真正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切实起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个性化作业; 有效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068-001

教师一直都很羡慕孩子们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看着孩子们在课余时间能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有一项自己的爱好,而且是在大人的保护下发展这项爱好,那是一种多大的幸福感!是啊,要是上课回来没有作业多好,要是回家的时候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作业多好,可是,现在农村学生的作业实在是老师的头疼问题,那是什么状况都有,学生对待作业是敷衍了事,能不做就不做,能懒则懒,质量往往是不尽如人意,有时甚至是令人心碎的。如何让学生喜欢做家庭作业,去钻研家庭作业,已成了一些农村学校教师值得反思的问题。那么我们首先就要来分析一下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

1.熟能生巧成了作业的“座右铭”,作业量太大

应试教育认为学生多做题,就能提高考试成绩,学习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所以不少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信奉“多多益善”的原则,如此多的作业缩小了学生的活动空间,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没时间做了,严重影响学生个性特色的发展。

2.目标:统一性的作业

无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都规定他们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同样分量、同样内容、同等难度的作业。显然不利于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差生和优等生的发展。

3.一切为了考试,巩固性作业无趣味

教师作业设计时,同一个类型的题目重复,目的只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熟练的做题,获得解题技巧,以便应试获得好成绩。所以,学生做作业总感到是负担、乏味,而体验不到做作业的乐趣。

4.对待学生作业的评价缺乏对实际情况的分析

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往往只关注结果,而忽视了他们做作业的过程,忽视了学生不同能力的分析,在作业批改中,客观性、公正性有余,人文性严重不足,教师没有把作业的评价当作是一种师生之间情感、思想交流的活动。

所以我们要尝试在课外作业布置上推陈出新,形成不同的理念、不同的作业设计形式。

二、个性化作业的设计理念

1.不布置作业

不布置作业的意思是少一些纯理论作业的时间,让学生多一些自我的时间,因为创造性人才永远不是在无休无止的“教怎么做”中教出来的,作业应该成为为学生提供发挥创造性能力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培养各种能力的机会。

2.创造性作业

在倡导素质教育学生要自主学习的今天,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方法的培养更为重要,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好了,强过教师跟踪教学。而这样的能力在无休止的书面理论作业中肯定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我们首先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作业观”,要知道我们做作业的目的是什么。

三、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策略

1.基础形式作业的布置

从目前的教学形势来看,作业还不可能那样的理想化,所以平时基础形式的作业还是很必要的,但是应当有不同的形式,有一定的目的和针对性,不光是为了知识。(1)说说讲讲的交流性作业。只做口头交流,可以在家长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这项作业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上的信心和兴趣。(2)作业要分层布置。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可以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只留教材中的基本题;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加一些难度较大的题,如星号题、思考题、一题多解等,开发智力,培养创新精神。(3)转变作业,让作业具备趣味性。英国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所说:“玩耍和娱乐是开发孩子智力的第一位有效方法。”为了让孩子体会到数学、生活的紧密联系和感受到学习的无穷乐趣,可根据实际把某些作业转变成“玩”,让孩子拥有愉悦的心情,从而更有效地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4)实践型作业。新课标提倡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要求人人会用数学,让数学真正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进而体验数学的意义与价值。实践型作业打破传统的静态、单面模式,强调学生的尝试、亲历、实践。

2.个性化作业可以有的形式

目前本项课题大家都在研究中,我举例的这样几个形式可做参考。(1)记一记。日记内容不要求统一,哪怕今天只学会一个知识点,记录下来也是收获。长期下来无论是什么程度的学生,学习一定都会有所突破。目的是保证学生每天都能学一点数学。(2)自我“补弱”。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分析能力,可以根据每天学习的内容,结合自己理解的情况,自己去完成一份课时作业,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自我选择,自我控制难度,训练的量也自己把握,这样可以更好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3)动手自制、动手操作。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期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渴望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得到充分的表现,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学生动手动脑的活动过程,既是他们活动得到满足的过程,也是对知识进行探索、理解、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例如在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或体积时,便可以布置一些操作性作业,让学生自己探索巩固。如:通过自己制作礼品盒,重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的组成部分;通过包装物体,复习物体的表面积;测算出不规则苹果的体积……这样的家庭作业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增加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4)知识整理。这种知识的整理应当是阶段性的,学生可以运用大纲、小报等方式进行整理,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如果再加上老师的展示及评价,不仅可以是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还可能从此转变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总之,数学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方法。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在谈到教学最优化和减轻学生负担时,告诫人们“不要取消作业”,而是要“从一道练习作业中取得最大可能的效果”。所以我们的作业要“个性化设计”,要适应学生每个个体,既要激发学生做数学作业的兴趣,又要能真正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切实起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