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作者: 王红正

摘 要: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能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奇也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丰富想象。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及其重要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想象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072-001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的尝试。

一、指导学生积累表象

想象是将头脑中贮存的表象进行改进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记忆的表象越多,它所展开的想象内容越丰富。因此,要指导学生在平时多积累表象,为想象写作打好基础。积累表象的方法有:第一,开设固定的阅读课,指导学生多读,让学生采用卡片摘记法和剪报法积累材料,积累丰富的表象。第二,表象默记法。要求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或体验到的印象最深的画面进行回忆、记忆,然后将画面用文字记录下来。这种记忆是对观察的事物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

二、要引导学生感知情境

要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还必须训练学生感知事物的能力。要训练学生感知事物的能力,应做到两点:感知事物前蓄情于意,即要求学生感知事物前要有一定的情绪准备,在感知前要广泛搜集与之相关的名人诗赋,民间传说、传奇故事以及景点介绍等,并在反复阅读中受到感染,生发激情。第二,感知事物中融情于物,即要求学生能够调动视、听、嗅、触去感知客观事物的模样、色彩、声响、芳香等各种属性;由此而生览物之情或触景生情;与此同时,还要学会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山、水、日、月、花、草、木之中,让客观事物都染上主观色彩。要善于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创造出情境美。如我在 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诗时,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作了如下的引导:“同学们,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象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诗人面对着浩荡的长江水,久久不愿离去,他与孟浩然难分难舍,依依惜别,朋友间的情谊是如此的深厚啊!作者为什么没有直接写朋友间情谊深厚,而只写长江水呢?还有类似的写法吗?”一经提示,学生驰骋想象,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培养学生的联想力

联想力是指由某人、某事或某事理联系推想到与其相关的其他人、其他事物或其他事理的能力,它是对头脑中已有事物的再现,是想象力的初级形态是想象力的基础,因而培养想象力要先从培养联想力开始。写作教学应重视训练学生的联想力。可给学生一些材料,让其概括得到的启示,进而谈谈产生的联想,也可让学生根据几个词语经过四五个递进联想,都可以建立联系的方法进行构思,来训练联系能力。如给出一组词语:鹅卵石、月亮、柳树、织女星。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展开联想和想象,编成故事,完成一篇文章。经过这样的强化训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而且能强化学生普遍联系的意识。

四、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能力

想象主要有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其他手段,如图画、图形的示意再创造出该事物形象的过程。而创造想象是作者在构思中根据一定的写作目的,独立的在头脑中利用有关的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作为教学可运用多种作文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1.看图作文

出示图像,让学生观察感受,然后根据图像进行想象,写成文章。

2.按文续写、改写

即截取一个故事的开头或其中一部分,让学生续写结尾或相应部分,让学生续写结尾或相应部分,以此培养再造想象力。如《村居》可让学生改写,假如你看到了这美丽的景色和动人的情境,该怎么来告诉别人呢?(通过讨论,明确可以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来改写。)写这个故事时,想一想,作者在春天去游览,静静地欣赏美丽的景色。他仅仅只是看了一处吗?不是的。但他选取了一个典型的地方和事物来表现春天的特点。那么,我们在描写春天的时候该注意什么呢?(要求学生想像作者观赏的经过,提示突出写好诗中的两个情境,把这两个情境用第三人称写下来。)

3.假想作文

以“假如地球上没有水”、“假如我有一对翅膀”、“假如我是……”为题进行写作训练。这类作文能诱发学生写作兴趣,有效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科幻作文。如今的学生生活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年代,通过电影、电视、广播、书刊等多种媒体学到的许多未知的科学知识。而科幻作文既能满足他们爱幻想的心理,又能帮助、促使他们达到那种“寂然凝虑、思接千载、俏焉动容、视通万里”的神游境界。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热情。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及其重要的,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同时,这也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