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小学劳技课堂之我见

作者: 谈琴芳

摘 要:小学劳技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三方面阐述对小学劳技课堂的理解:理想的小学劳技课堂是实践的课堂、探究的课堂、开放的课堂。

关键词:小学劳技课堂; 实践; 探究; 开放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083-002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说过:“人是世界上最具有丰富性的生命,我们要把课堂作为师生生命发展的载体,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主动地发展,要关注学生的潜在发展,并通过有效的合作,探索知识,共同提高。”作为实践性、综合性强的小学劳技课堂,如何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手脑并用,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呢?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认为构建理想的小学劳技课堂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理想的小学劳技课堂,是实践的课堂

开展劳技实践活动需要一定的设备和场所,没有设备和场所去谈实践的重要性那只能是纸上谈兵。只有建设一定规模的劳技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提供场地、设备以及技术指导,才能使实践活动不断深入。

我校1998年学校自筹资金30万元,在校内开辟了占地(4.5亩)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的劳技实践基地星火园。园内建立了劳技教室,配备了学生实践活动所需的五金工具,电子制作设备,缝纫工具,烹饪设施等。学校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星火园开辟了六大活动区域:(1)温室栽培区,学习现代农业生产知识与技术,开展无土栽培、反季节蔬菜的种植、立体种植等活动;(2)动物饲养区,学习养鸽、蚯蚓、孔雀、金鱼、蚕、兔、羊等小动物饲养技术;(3)种植区,开展种植葱、蒜、毛豆、青菜、向日葵、水仙、一串红、月季一些简单的种植活动;(4)堆肥区,学习把畜禽的粪便、种植剩下的废料与学校的垃圾堆积发酵后制作有机肥料技术;(5)环保实践区,主要设施有:沼气池、风能、太能阳能热互补路灯、太阳能热水器、人造湿地、天然水畜水池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资源的循环利用知识;(6)气象观察区,主要设施有:百叶箱、雨量器、风向标、地温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一些简单的气象观测方法。

凭借这个劳技实践基地,我校学生的劳技实践项目丰富,实践体验深刻,为提高学生劳动素养提供了实践的平台。

二、理想的小学劳技课堂,是探究的课堂

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不仅要引导学生从“做”中学技术,更要从“做”中学习科学探究,这样的教学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劳技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条件,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愉快地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给学生充分发挥和展示创造能力的舞台。在教学中只有采用适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同实际生活相结合,把学和做、动脑与动手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如在教学《心锁环》一课时,教师以多种益智玩具引入,出示范作,“不借助任何工具,你能将心形环从横杆中取出吗?”学生在充分尝试和体验后,探究兴趣被激发了,这个心锁环是如何制作的?如何上锁和解锁呢?由此,教师揭示课题,学习制作方法就水到渠成了。

2.在劳技课堂实践活动中培养探究能力

劳技教学强调学生动手操作,但动手操作并不等于探究。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做一做、讲一讲、想一想、试一试”的环节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做一做”:即劳技实践活动;“讲一讲”:交流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想一想”: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试一试”: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研究。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如在教学《花卉组合盆栽》时,教师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劳动技术,先进行单棵花卉种植,将花苗移栽到花盆里;然后组织交流,你知道哪些花卉养护知识?哪些花卉的习性相近?在学生充分讨论的过程中,想一想,能否将习性相近的花卉进行组合盆栽?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施。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仅综合运用了已有的种植技术、花卉养护知识,还需要根据方案进行跟踪养护,以了解最佳的方案实施效果。劳技实践活动中,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尝试、研究、验证,经历了探究活动的完整体验,提高了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3.在劳技课外实践活动中提高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采用“主动、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广泛开展劳技课外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技实践能力。如在教学《调查校园花卉树木》时,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观察、分类汇总、数据分析等。在活动中学生提出了不少有意义的问题,教师就利用课外活动进行深入研究。有学生对夹竹桃进行观察,想进一步探究它的作用。在课外活动时间里,学生查找资料,发现夹竹桃是具有毒性的,如果能利用其叶子中所含毒素,能否灭杀常见的植物害虫呢?在近4个月的时间里,学生认真设计方案,进行实验研究,在获得详实资料的基础上写成了科学研究论文《夹竹桃叶提取液杀虫效果的研究》。此项研究在全国第2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三、理想的小学劳技课堂,是开放的课堂

成功的小学劳技教学,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肯定是不能满足学生实需求。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技能水平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学校实际,编写校本课程。我在校本教材《绿之园》修订过程中,对小学劳技教学内容进行了补充,加入了“开心农场”、“劳技实践室”、“绿色科技园”、“环境体验馆”等项目,使实践项目更加丰富。

开放的时间。小学劳技课堂,不是局限于40分钟的课堂教学活动,它延伸到我们生活的每一天、每个角落。我校的劳技教室及实践基地是全天候开放的,其原因:一是爱动手、爱探究是小学生的天性,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光靠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没法完成的;二是技能的积累有一定的转化过程,需要有充分的时间去摸索、去反复实践。如在学校学习种植、养殖技术,我鼓励学生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及假期到学校继续实践;学到木工知识时,学校提供工具和材料,学生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到劳技教室去制作。

开放的空间。小学劳技课堂应该将课堂学习与社区、企业等相联系。其优点是:(1)可以充分利用社区、企业设备及设施资源开展实践活动;(2)增加了学生对身边劳动技术的关注度。我们学校与多个社区、企业建立共建关系(如:花园社区、萧林社区、茂迪新能源有限公司、亚龙纸业有限公司、昆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并经常与社区、企业开展活动。通过参观、实践等形式,加强互动。学生在活动中,开阔了视野,学到了新的知识与技能,我校学生的许多创新作品都来自这些活动。

开放的形式。小学劳技课堂不仅仅是授课的形式,也允许其他形式的学习。我们学校举办的“绿之园——开心农场”“绿之艺——小小陶吧”“绿之美——劳技小制作”“绿之芽——科普讲坛”,就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学习新技术的窗口。

理想的小学劳技课堂,是学生实践和探究的乐园,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近几年来,我校350多名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仅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中,有15个项目获省一等奖,8个项目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

参考文献:

[1]韦钰.探究式科学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陈树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任长松.探究式学习.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