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作者: 陈文秀摘 要:本文针对中职学生怕学英语、厌学英语的现状,借鉴了陶行知教育思想,提出教师应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主体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从根本上优化中职英语教学。
关键词:中职学生; 主体活动;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123-001
一、问题的提出
中职学生大多数是英语学习的弱势群体,对于他们来说,英语学习意味着死记单词、背诵课文、机械地做练习。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地说:“现在的学生真难教。”这不禁让笔者想到了陶行知先生做过的一个实验:有一天,他从包里拿出一只大公鸡,然后从袋子里掏出一把米撒在桌上。紧接着,他按住鸡头逼鸡吃米,可是鸡只叫不吃。然后他又掰开鸡嘴,硬把米塞进去,鸡挣扎着仍然不吃。可是当陶先生松开手,把鸡放在桌上,公鸡却主动去吃米。陶先生这个实验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并告诫我们:不要强迫学生学习,而要善于启发学生。面对当前职业学校不容乐观的英语学习现状,职业中学也应进行课程改革,要彻底改变“要我学英语”的被动局面,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以下是笔者就如何激活中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潜能的几点看法。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针对中职学生怕学英语、厌学英语的现状,笔者每堂英语课前,都要播放与本单元话题有关的英文歌曲,通过歌曲、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很快地走进课堂,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一个优秀的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尤其针对我们职业学校学生要放大他们的优点,让其充满自信。在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大愿意开口的学生,某次表扬会激发起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
2.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1919年,陶行知大胆主张改“教授法”为“教学法,”他认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想将他的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尽把天地间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这与当今新课程强调的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是多么一致啊。新课程倡导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帮助学生提高探究知识、获取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将自己的角色向以“学习者中心”转变,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去完成,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观念的改变,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设计多种主体教学活动
在传统的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只关注学生记了多少知识,练习了多少道题和答案对了多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学习结果上,忽视了学习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英语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设计和指导学生运用英语的活动教学中,通过设计多种主体教学活动来激发中职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感,培养和锻炼中职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针对英语教学的特点,笔者常采用任务教学法,把原本枯燥乏味的阅读部分,设计成若干个任务。任务教学法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全面发展。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让同学们展开激励的竞争,学习的压力不是来自于老师,而是来自于同学们之间的竞争。为了在竞争中获胜,纷纷按照老师的任务去阅读课文,查阅资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设计中,笔者注重创设情境教学并与学生的职业相挂钩。《Job hunting》教学中,要求学生用该单元学习的面试用语自编对话,一个担任应聘者,另一个担任人事部经理,进行一对一的模拟实景活动,这种实景型的交际活动,加强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而且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就业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运用交流进行英语自主学习。英语教学还可以把课堂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如开展英语角活动、演讲比赛、英语知识竞赛、小组讨论等活动。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和学习的乐趣。
4.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要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还必须有好的自主学习方法,它是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针对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教师应指导其制定自学目标和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指导他们掌握独立阅读课本和课外书的方法。学生应养成课前预习,课上记笔记,课后及时复习的好习惯。我们一直采用“学案”对学生进行导学,让学生学走在教师教的前面。学案导学坚持了以学生为本位,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它以学案为平台,导学为方法,充分体现了陶行知教育教学的思想,是在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基础上,将课前、课堂、课后学习形成一体。通过学案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课前尝试部分的练习,将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习题化,让学生在课前解决,把课前预习引向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中。通过问题探究、知识点拨、当堂训练等环节贯彻了“做中教、做中学”的思想,将需要经老师引导能掌握的知识,设计成不同的问题,按照导引的方式让学生展开讨论、探究。“学案”导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一定会事半功倍的!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利用主体活动激活中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潜能。
参考文献:
[1]Edmonds,1986; Finn,1992;Goodenow&Gray,1993
[2]Wright,T. Roles of Teachers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