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与世界强队的基本技术比较
作者: 耿燕露摘 要:通过2006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对前5名队员的各项基本技术的比赛数据进行技术统计和相关分析,阐述了我国女排基本技术的现状。结果表明:(1)我国女子排球运动员的身高、年龄等基本状况发展趋势良好,为2008年奥运会的参赛奠定了基础;(2)缺乏有掩护、有配合、有变化的战术扣球,发球技术和心理素质有待提高;(3)队伍取得名次与防守的关系最密切。
关键词:女子排球; 2006世界女子排联锦标赛; 技术统计分析; 中国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151-002
一、前言
通过对我国女排在2006年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半决赛和决赛阶段两场比赛的技术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以及找出中国女排北京奥运会排球比赛上的主要竞争对手,分析中国女排在针对不同对手时存在的优缺点,为备战北京奥运会的训练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和帮助。本文根据2006世界女子锦标赛决赛技术统计组提供的原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并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分析,为中国女子排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006年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参赛队伍。为了能反映女排当前最高水平,我们选取参加整个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各项单技能(得分、发球、扣球、拦网和一传)的前五名的队员进行研究分析。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根据课题需要,本人查阅了1999年至2006年的近50篇与排球运动基本技术相关的文献。上网查阅有关2006中国女排世锦标赛的有关信息和数据,以及中国排球、中国体育报的相关报道。
2.2观察法。通过对2006年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的比赛场次录像的观看,对比赛录像中的慢动作进行认真观察分析,找出中国女排队员在技术细节及技术运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加以分析。
2.3数理统计法。对2006年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的比赛录像进行认真统计,并在计算机上利用EXCEL对各个队伍队员的比赛得分、发球、扣球、拦网、一传、二传和防守的得、失分进行统计处理。
2.4比较分析法。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并对其加工整理后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采用斯皮尔曼相关分析法对诸项技术指标的结果与取得的名次进行了相关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通过对女排在世界杯和世界锦标赛上的统计结果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逻辑推理,找出中国女排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三、结果与分析
1.基本情况分析
从身高看,中国女子排球队平均身高在1.82~1.86m,其中1.90m以上的有4人,1.80~1.89m的占了总人数的63.7%;从年龄看,我国女排的平均年龄是24岁,与世界杯2~8名球队的运动员平均年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我国女排进行了包括教练员在内的大换血,经过三年的磨合与锻炼,队伍已基本成熟,队员年龄结构比较合理,83.33%的队员都处在我国女排运动员的“最佳年龄期”——20~25岁。说明我国女排在重视自身运动成绩的同时,对年龄结构的合理搭配给与了足够重视,充分发挥了老队员(26岁以上)的传帮带作用,从而做到了老将雄风不减、中生代挑大梁、年轻小将也有不错的发挥。
2.基本技术得分情况与分析
排球比赛的制胜规律在于“多得分少失分”。得分的基本环节包括:发球、扣球、拦网、对方失误四个部分,其中发球、扣球、拦网是主动得分的重要手段,而对方失误送分也是赢得比赛胜利的重要方面。
表1 前5名队员基本技术得分情况统计表
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的女子排球运动员的得分能力和其他国家相比并不逊色。直接总得分=发球得分+扣球得分+拦网得分;反之,直接总失分=发球失误+扣球失误+拦网失误+一传失误+防守失误。该公式说明除了在得分、发球、扣球、拦网、一传上面要加强技术依靠主动得分外,也应尽量减少自己在发球、扣球、拦网、一传上的失误。
2.1发球效果比较。每球得分制的新规则,规定排球比赛中任何失误即失分,发球也就从单纯的得分手段转化为得失分兼有的技术形式。表2是2006年世界女子锦标赛发球得分率前五名的运动员。
表2 发球数据统计表
由表2可看出我国女排在发球上还是有威力的。此外,减少失误也是增加得分率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分析中国队发球失误多而攻击力差别较大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跳发球时用力过大,导致动作变形;(2)击球时手对球的控制能力不足、击球时的变化较少;(3)发球速度比对手慢,对对方构不成大的威胁;(4)接发球时不能适应对方速度快、力量大的大力跳发球;(5)个别队员接发球时准备姿势的身体重心靠后,接发球时脚步移动较慢。
2.2扣球效果比较。扣球包括一攻扣球和防反进攻扣球。扣球水平历来被认为是衡量队伍实力强弱的主要标志。但表3中我国并没有运动员入围前5名。从表1可以导出扣球得分占总得分的81.48%,这说明了两个原因:一是各队的扣球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二是规则的改变,对发球技术影响较大,比赛中一传到位率提高,网上的进攻与拦网的对抗更加激烈。虽然扣球得分率高,但纵观各场比赛各队在扣球战术上运用比较保守。
表3 扣球数据统计表
从回归原理可知,扣球成功率和名次的关系是正比关系,即名次高的队扣球成功率高。一个进攻过程一般都是以扣球而结束,扣球成功率是接发球或接扣球的水平、二传的技术水平和全队战术水平的最终表现成果。研究证明比赛得分的37%是接发球进攻“一攻”得分,扣球是主要得分手段,而本研究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些结论。在一般情况下多数队采用4号位强攻的打法,快攻中也多半采用快球、短平快、单脚背飞打法,而有掩护、有配合、有变化的战术很少运用,更谈不上有发展趋势的、先进的战术。所以我们要化弱势为优势,改变保守的打法,创新战术。中国队的优势在于进攻的快变,但中国队后排进攻运用的质与量上明显低于对手,双方在拦、防后排进攻都没有任何优势,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分析中国队进攻强,但后排进攻与其他国家有较大差距的原因在于:(1)中国队在接发球和二传球到位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了快速多变的进攻优势,使对方不能组织起有效的集体拦网;(2)中国队在二传调整传球的情况下也能组织起有效的战术攻;(3)中国队缺乏后排进攻的运用,在拦、防后排进攻上都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3拦网效果比较。从表1可见,拦网的得分占总得分的13. 96%,这表明每球得分比赛的实施,减小了发球的攻击性,各队都重视了一攻的质量,而造成拦网的困难,使拦网在比赛中的得分率不高,这对后排的防守也加大了难度。中国女排拦后排进攻、拦远网扣球的能力明显不足,以及对拦防对方调整不到位球的意识不足(见表4)。提高拦网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提高拦网时的判断、移动速度和集体拦网的配合;
(2)提高拦网时的起跳速度和起跳时机的把握能力;
(3)提高拦网时的观察能力,根据对方不同的来球而做出以拦死、拦起、拦回和撤回手臂的变化;
(4))提高拦后排进攻的水平。
表4 拦网数据统计表
回归分析表明,拦网失误率和名次的关系是反比关系。拦网既可以认为是防守手段又可以认为是进攻手段,当然,首先实现的功能是防守,所以被称为“最积极的防守手段”。拦网失误少就意味着拦网成功率或拦回率高,由此可以推论,名次高的队拦网成功率或拦回率也高。
2.4一传效果比较。
表5 一传数据统计表
一传到位率是否能得到保证是中国队最终能否赢球的重要因素。从表5来看,参赛各队平均每场比赛一传的到位率达到90%左右,一传的失误率很低,仅占总失分的4.38%;从技术上讲,各队一传水平有提高,这也与场上“自由人”的出现有关;从另一角度看,与发球的保守有关。接发球时要注意提高准备姿势的正确性和接大力跳发球的水平,可以请男排队员跳发球进行接发球练习,使其在对付接欧美球队的大力跳发球时做到游刃有余。
四、结论
1.从参加世界女子锦标赛的基本状况来看,我国女子排球运动员的年龄、身高等基本状况发展趋势良好。
2.从技术统计看,发球的技术和攻击性方面均有待提高。同时,应加强队员发球的心理素质训练;扣球的成功率虽然比较高,但战术扣球运用则较少,缺乏一定的实战性和先进性;拦网的成功率较低,为我们未来面对身材高大的欧美球员的强行“轰炸”留下了一定的“隐患”。
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球队取得的名次如何,与出现高度正相关,与一传、拦网也有较高的相关关系。所以说一攻实效高直接影响到比赛的胜负,而防守反击仍然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151,152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