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纪念馆管理工作之我见

作者: 付清河

摘 要:2008年伊始,我国公共纪念馆业免费向全社会开放。以往的管理工作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阶段我国纪念馆事业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和巨大挑战。本文试图通过纪念馆制度、服务及人事等方面,探讨在新时期纪念馆如何管理,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关键词:新时期; 纪念馆; 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170-001

在我国公共纪念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的新形势下,各地纪念馆均出现了参观人数剧增甚至爆棚的新情况:如2008年9月6日,正式免费开放的唐山市潘家峪惨案纪念馆,接纳游客逼近5000人次!千人进馆“挤瘫”了纪念馆。次日下午,我馆宣布,近日将闭馆检修。其它如唐山李大钊纪念馆等均出现类似情况,纪念馆在各方面均面临巨大压力。以往的管理措施明显难以应对。

如何才能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呢?笔者以为:革新管理,与时俱进方是根本出路。

一、建立健全制度,细化具体措施

纪念馆实行免费开放是好事,但管理不到位,好事也会变成坏事。这其中制度缺失将是一个瓶颈。许多纪念馆规章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有的纪念馆甚至还没有制订免费开放的各种安全工作预案和紧急处置办法。过大的人流量会给参展质量和文物保护都带来压力,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无法及时有效应对,后果难以设想。纪念馆必须制订有关免费开放的各种安全工作预案,专门设立应急事件处理办公室和观众投诉接待室,随时解决因免费开放游客大增而可能引发的各种问题。

具体措施为:我潘家峪惨案纪念馆采取的“免费不免票”、限制每日参观人数、合理控制观众流量等方式,以确保观众的人身安全、文物安全和场馆设施安全。在避免观众过于集中的同时,我馆在实施免费开放之后仍然可接受团体预订,各机构或旅行社可以提前预约,以便我馆方面及时进行调控。另外,纪念馆在做好以上工作时,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措施。同时,对中央空调、恒温恒湿、安防、消防、电梯、照明、展柜等设施设备进行全面维护和检修,增设展馆应急照明系统;增设、增加导示牌、触摸屏、滚动式电子显示屏、电视机、轮椅、婴儿车、雨伞架、自动存包柜、咨询台、饮水机、休息座椅等设施。为观众提供一个宁静、高雅的参观环境,同时为观众参观提供全方位服务。

二、提升服务质量,重在文化普及

免费以后,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普遍叫好。但对纪念馆在免费开放后努力满足观众需求、展示传播水平、增强纪念馆活力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纪念馆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而是出现了明显的冷热不均情况——展题好、更新快的纪念馆,参观人数屡次刷新纪录;另一些展览主题陈旧的纪念馆,免票以后还是门前冷落,少人问津。看来,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改变,大众文化设施只有主动出击,改变观念,切实贴近群众的特点,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纪念馆也应积极利用馆藏文物频繁组织对外展览、临时展览,编辑有关展览、藏品的出版物,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各纪念馆之间加强藏品和管理经验等各个方面的广泛交流等等,才能切实贯彻中央和政府的要求,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群众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不然,免费的善举不但离推广、普及文化教育的目标相距甚远,反而加重了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负担。

纪念馆免费开放,只是一个开始。纪念馆已从以往服务精英文化的定位将转向大众文化,这有利于掌握公共资源的纪念馆为更广大人民服务,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绝不仅仅是让他们进入纪念馆走马观花式地“看热闹”,而是要逐渐培养他们学会“看门道”。免费午餐成为文化盛宴,才是纪念馆免费的意义所在。

总之,纪念馆免费开放符合世界文物展示业的发展趋势。革新管理工作,搞好纪念馆有利于发挥纪念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社会价值,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宣传推广。

参考文献:

[1]吴龙贵.博物馆免费开放应成一种文化共识,中青网2007年11月9日

[2]李舫.博物馆何以遭冷落,人民日报,2007年5月18日

[3]刘洪.博物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若干思考,博物馆研究,2007年1期

[4]吕军.试论博物馆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博物馆,2002年2期

[5]侯永锋.免费引来如潮观众博物馆打开免费之门,辽宁日报,2008年4月15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