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兴趣为依据进行语文课堂分层教学
作者: 单佳娥摘 要:分层教学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性,区别对待地设计和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课堂;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005-001
兴趣分层教学,就是在对学生兴趣分层的基础上,对无趣、有趣和志趣层的学生,分别采取培养兴趣、发展兴趣和巩固兴趣的措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一、培养无趣层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无趣层的学生,主要是采取各种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首先,教师对学生要热情,富于激情。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事实上,对无趣层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否变得有趣,很大程度受教师积极态度影响。
其次,教师要尊重理解无趣层的学生。尊重是理解的前提,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不歧视对学习无趣的学生。
2.故事激趣: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猎奇心理,在教授新课之前,可以讲一个和课文有关,并较为有趣且有意义的小故事,通过故事带出本文要讲授的相关内容。学生往往因为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下子就感到兴趣盎然。
3.活动激趣:英国学者斯滕豪斯倡导“过程原则”,强调过程本身的教育价值,主张教育过程应给学生以足够的活动空间。对于无趣层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教学目标定位应当是以掌握陈述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乏味枯燥,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必须开展活动创设情境。
二、巩固有趣层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趣层学生,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储备,基础相对较好;同时,他们在学习上还有一种功利的心理,即学习是为了追求一种目标,如分数、名次、考大学。功利的心理对学习具有较持久的推动力量;但功利心理又是以取得某种利益为目标,一旦这种目标不能达到,就会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因此,对待有趣层学生,教师应重在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要调动学生的功利心理。具体做法:
1.方法固趣: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持学习兴趣。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教给有趣层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2.心理护趣:高中生的兴趣心理具有多样性、不稳定性和功利性的特点。教师只有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对策,才能不断地巩固和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1兴趣心理的多样性: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极其丰富的,为此,教师不能轻易地否定或打击学生的兴趣,而是首先要对他们的兴趣需要予以肯定,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2兴趣心理的不稳定性:任何学生,不管是学习成绩优秀的还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时刻保持对某种事物或学习活动的兴趣是不可能的。兴趣也有一个产生、发展、高潮、消退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的兴趣心理,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2.3兴趣心理的功利性:在应试教育下,有趣层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兴趣心理具有功利性,即他们的学习是为了一定的功利目的,如为了考上大学,为了赢得来自家庭、学校和老师的尊重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合理利用学生功利性的心理为教学服务。
三、升华志趣层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一旦对语文学习形成志趣,便会拥有持久的学习动力。志趣层的学生,学习热情高,善于思考,喜欢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对志趣层的学生开展问题教学主要有三个步骤,即:掌握方法、合作研究、自主探究。
1.掌握方法: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前提。在这一步,教师首先要设置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通过讲解、图示等形式引导学生解答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关键是要告诉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寻求语文知识和语文思维的方法。
2.合作研究:在教给学生一定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和学生尝试合作开展问题的研究,发展语文逻辑思维。
3.自主探究:就是训练学生怎样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去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自主探究使教学的认知活动尽量接近于科学认识的活动形式,就是让学生自己来提出问题,制订研究计划,寻找材料和解释材料,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所用的材料,进行判断,最后自己做出实际的结论。在这里教师不再代替学生去做什么,只是进行调整和调节的工作,最后在学生完成研究时加以评价。当然,这种方法的运用必须是在以上各种方法使用的基础上,在学生语文思维水平达到一定水平时再采用。如在教授文言文时,我会让学生也像老师一样“备一备课”,然后走上讲台学着老师的样子试着“讲一讲课”,在文言文教学有关“翻译、串讲”这一环节上,针对参考资料多等优势,让学生课下借助“工具书”、“网络资源”、“课文注释”以及一些“文言文翻译”等资料,以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为重点,从“通假字”、“古今异义”、“多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方面进行充分准备(老师检查并做相应指导)。上课时,老师指定内容(“一个句号”或“一段”内容),让学生们轮流走上讲台,充当小老师,仿照老师平时讲课的形式,给同学们“讲课”。既可以自问自答,直接讲授,也可以提出问题指定同学回答,然后加以评判。老师在一旁作适当的补充、订正,并对重点内容加以“板书”。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和实践由来已久。兴趣分层教学,着重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自尊、自信没有任何影响,不会招致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厌恶、责难和反对。相反,由于兴趣心理具有普遍性,尽管划分了兴趣层次,但是在教学中,对各层的施教方法实际上对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能够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只不过作用有大小不同而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便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乃至创造性。新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才易于达成,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