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爱的教育
作者: 施建军摘 要:美术教学中应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在以往的初中美术教学中很少有“爱”的教育的成分,新的课程标准实施后把人文教育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教师就必须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挖掘教材的人文内蕴、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 美术教学; 人文教育; 爱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041-001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而我们广大农村学校学生大部分家长外出务工,情感的缺失使他们更需要关怀,更需要爱。情感教育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祖国、对家乡、对亲人的热爱及责任感,并能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绝不能忽视对学生渗透爱的教育。
一、美术教育应是一种情感教育
爱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一直是教育这个特殊的领域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作为人际关系之应然状态的一种,爱首先表现为对他存在价值的肯定,并以此为基础表现出的对爱的客体的关切、尊重、了解、珍视等积极的情感和能力。以期使爱的双方和谐相容。作为一名美术老师,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美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把情感教育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艺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渠道
1.将情感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良好的教育包括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自然界万物的和谐相处以及人性中各种令人震撼的情感等,这一切都能给人以美的熏陶和智慧的启迪。美的教育在人生的旅途中应是越早越好。而我们初中美术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有把美的教育渗透在自己的常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意识,并以此作为己任。
2.美术教育中最重要的教育是“爱的教育”
“爱”是公民社会中最坚固的基石。不懂得爱的人不配称为公民,没有爱心的老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爱”是人类中最美好的情感。作为教育工作者,自己本身就应充满爱心,洋溢着爱的气息,让学生沐浴在老师爱的人性的光辉中。“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依靠惩罚与制裁来实现的。”如果老师与学生之间朋友似地平等交往与尊重,充分地理解与宽容;如果教师时时处处想着“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真正做到“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感到被人关注和欣赏的温暖与幸福,那么这些学生的人格、性格、教养、举止、胸怀等都会因受到陶冶而获益终身。
3.将美育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关键是教师的素质
优良的师德、渊博的知识、优雅的气质、良好的风度等这些优秀教师的素质和形象本身就是对学生最好的美育。哪个班有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语文就会成为这个班学生最喜爱、最感兴趣的学科;哪位老师的教学不能唤醒学生无动于衷、态度冷漠的意识,就很难把思想和知识的火花移植到学生的心里。
三、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有效的进行情感教育
1.引导学生,激发情感
情感,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所以,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积极创设生动真切的情境,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之弦。角色互换,拉近距离。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
2.教学中渗透情感
2.1美术与文化相结合。艺术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有其产生的背景,体现作者内心的情感。我们在欣赏一件美术作品时,应从了解作者开始,进而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所体现的价值与意义等。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创作历程,才能体会艺术作品深刻的内涵,才能与作者进行心灵深处的交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加以想象。
2.2美术与幻想相结合。中学美术教学重点在提高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驰骋在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当中,在他们的心灵中埋下艺术的种子,他们就会在成长中,对生活、对艺术、对世界保持长久的兴趣。有了兴趣,才可能带着一颗敏锐的心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学生的心里往往拥有最美好的画面,这是他们通过心灵去触碰这个世界而留下的印记,如果可以用美术作品把这些美丽的画面展示出来,学生将受到极大鼓舞,能激发他们创作的动力,对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3美术与情感相结合。艺术是感情的表达,是灵魂的体现。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积极创设生动真切的情境,用真情去感染学生,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创设艺术情境,需要根据美术作品的风格和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有了良好的情境,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艺术欣赏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进行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使学生在艺术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体验,从而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提高思想境界。
四、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
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主要还是集中在课堂上,当我们面对每一个有个性的孩子时,这时教师就应该发挥自己角色的作用,根据学生情感发展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做到寓情于理、情理交融、以情动人。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和技能的生成,还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不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内驱力,还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使教学充满情感的魅力。
总之,初中美术教学不仅是美术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活动,也是情感交流的重要活动,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美术教育背景下,我们更要重视情感教育。以前如果忽视了情感教育,现在就要尽快补上。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