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搭舞台 激趣唱主角
作者: 何秀梅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幅度削减课时,学生在校时间缩短,作业量减少,势必迫使教师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在和谐的气氛中,充满自信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效率最高,课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
关键词:高效性; 激发兴趣; 碰撞火花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043-001
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核心。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人经历十几年的一线教学经验的反思,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走近学生,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了。
二、以精彩的才略感染学生
作为数学教师,如果他对数学充满了热情,这份热情会感染给学生,不仅使课堂内外都充满活力,更有助于建立师生间的良好合作氛围。教师的全身心投入,抑扬顿挫的语调,幽默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工整的板书,都极具表现力,充分感染着学生。
三、优化课堂的导演功能
1.用精彩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便能顺利地建立数学概念,把握数学定义、定理和规律。例如在七年级讲解《求代数式的值》一节中,教师首先可设置如下的问题:(1)你想预测出自己将来的身高吗?(身高,既熟悉,又极为关注,还十分渴望知道),钓起学生的胃口,接着教师出示:(2)如果父亲身高为A米,母亲身高为B米,则女儿成年身高为■米,儿子成年身高为■×1.08米,根据这些,你会求自己将来的身高吗?这样经历悬念(1)的一石激起千层浪,悬念(2)的急切求解探索,学生已在不知不觉中驾驭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会了如何求代数式的值了。
2.用数学实验和游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波利亚说过: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它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像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另一方面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却像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诸多课题的发现、规律的探求及验证都可以用实验操作,一些问题的解决也以实验为催化剂。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也是最大的,我们每次有实验的时候,连最不喜欢学习的学生也会主动积极地参与、讨论与交流。在试验中,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学生对学习自然就有了一定的兴趣。因此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改变教师包揽课堂的做法,在组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时,多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亲身经历的机会,设计诸如操作与制作;游戏竞赛通关;实际测量;观察、调查;情境演示;课题研究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多让学生“做”数学,从中发现数学的一些内在规律,还学生为课堂真正的主角,更可使学生获得最直接经验和多方面体验,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创造意识,并且促使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有效地增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实验教学充分创设“自觉学”、“自己学”的良好学习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为打造高效课堂埋下了伏笔。
3.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以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必然有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长处。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也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新课程更强调对人的关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要用一双慧眼去关注学生,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长处和短处,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发现学生每一点的进步,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提出表扬,对学生的新发现、新方法都要尽可能的加以肯定,并给予推广。这样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更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课堂自然高效。
4.教会学生反思,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教育家叶圣陶说:“养成了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益的!”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反思总结,分析具体解答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方法,并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从而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这样学生不仅更易通过从生活到数学的认识过程,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举一反三,而且能较好地领略数学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学生思维会变得更加活跃,头脑更加聪明,学习起来自然会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态度决定一切”,学习中的结果决定于行为,行为决定于态度。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才能促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学习中的乐趣,对学习才越发有兴趣,学习效率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只要我们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核心,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教,就定能唤起中学生创造性地学,教与学就能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我们的学生就能萌发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能力,我们就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杨炼.活化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魏书生.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
[3]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第7、8期
[4]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5]王龙君.改变命运的学习方法,吉林出版社,2010.1
[6]张奇.数学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43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