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视错误资源 促进学生发展
作者: 钱莺摘 要:珍视并合理开发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提升广大师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课堂教学; 错误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056-001
一、“错误资源”的应用价值
1.诱发错误,触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错误”引发了学生对以上问题的主动、积极的思考,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思维热情,学生在“欲罢不能”的浓浓的探究氛围中开始了对新内容的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制造一点“错误”,给学生一些“包袱”,触发认知冲突,活跃学生思维。
2.反思错误,优化思维过程,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
利用学生错误资源,引发“观念冲突”,能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能促使学生对思维过程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整,通过反思意识到“错误”的根本原因。因此,对已形成的认识从另一个角度,以另一种方式进行再思考,以求得新的深入认识,这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促进了学生元认知的发展。
3.评价错误,突出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靳家彦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教学生3+2=5的老师是差老师,教学生3+2=?的老师是合格老师,而教学生3+2=6的老师才是优秀老师!”显然靳老师的话表达了这样的一种教学思想:“正确”可能是一种告诉、一种模仿,而“错误”绝对是一种经历、一种学习。
4.巧用错误,培养发现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宝贵”,因此,培养学生发现意识,让学生会自主探究学习,成为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也是培养发现意识,提高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获得知识是要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在于教师如何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从学生的现实学习中选取错例,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
5.对比错误,鼓励求新求异,激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一个人在已有经验和一般思维的逻辑规律的基础上,用一种灵活、新颖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探索求知的思维活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他们犯错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利用学习错误,挖掘错误中蕴涵的创新因素,适时、适度地给予点拨和鼓励,能帮助学生突破眼前的思维障碍,进入创新求异的新境界,让学生体验思维的价值,享受思维的快乐。用哲学家罗素的话来说,学生的观点是一种“智慧的分歧”。作为教师,不能扼杀学生的错,允许将不同的观点表达出来,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是深化认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办法。
二、“错误资源”的实施策略
1.优化评价,善待“错误”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而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错误”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2.循循善诱,因“错”悟道
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表明,处理学生的解题错误,有很强的艺术性,处理得好,可让学生从错误中悟出新意,感受到探究问题的乐趣,从中学到比原问题更广的内容,既增加防止错误的免疫力,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珍视并合理开发日常教学中的错误资源,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学内容,让师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融入课堂中来,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让“死”的知识活起来,让“静”的课堂“动”起来,变单纯的“传递”与“接受”为积极主动地“发现”和“建构”,从而达到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的目的。在师生不断的“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新的问题不断被发现,新的资源不断地生成,这对于教育视野的拓展、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师生创造性智慧的激发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以“错”纠“错”,拓展延伸
要说发现错误是学生第一次反思的结果,改正错误是学生的第二次反思,那么总结错误,整理错误以至深化拓展便是学生的第三反思。认知过程中的错误,通常不能一次得以解决。因此,要指导学生收集错误,归类整理,形成资源,也就是让学生建立“错题集”。这既是学生积累学习经验和学习资料的宝库,又是教师改进教学,探索规律,研究学生的重要依据,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通过反思,不仅可以使学生发现思维过程的不足,从而完善解题过程,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训练了思维的严谨性和批判性,有利于养成严谨细致的学习作风和习惯。
4.将“错”就“错”,变废为宝
错误可能来自学生,也可能来自教师。错误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作为珍贵的教学资源,是可遇不可求的,也是稍纵即逝的。教师要敏于捕捉学生认知过程中的错误,使它成为教学的新契机。学情即课程,专家指出:“真正的教育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一旦有必要,老师就能随时改变课时计划。”教师要及时呈现错误,引起学生有意注意,但不必急于用教师的思想去“同化”学生,而是站在学生的立场去顺应他们的认识,在交流中剖析错误思想的来龙去脉,寻找错误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
错误之所以是宝贝,其价值有时并不源于错误本身,而在于师生通过集体查错、思错、纠错活动获得许多新的启迪。这不但需要我们有沉着冷静的心理和从容应变的机智,更需要我们牢固树立“错误资源”意识。课堂教学中的错误,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对老师来说有时简直就是一次机遇,妥善处理,变废为宝,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一位社会心理学家曾指出:“我们期望学生犯错误,因为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正在走进新课程的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用一颗“平等心”、“宽容心”去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并且要巧妙、合理地利用“错误”这一课程资源,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