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要讲究层次性

作者: 张玉环

摘 要:课堂练习要针对不同学生,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习题安排应从易到难,形成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体会成功的机会。所以,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讲究层次性。

关键词:学生; 练习; 层次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084-001

《新课标》指出,要“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即便是课堂练习也要力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各个方面不同程度地、主动地发展,使他们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课堂练习是数学课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及时反馈信息,调控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学会知识并不等于掌握了知识,学生掌握知识要有一个内化过程,就像人吃了东西,需要一个消化过程,营养才能被人体吸收一样。为了完成这一内化过程,练习时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而形成一连串的问题链,浅层次的记忆问题可供单纯的机械模仿,较深层次的问题可用来掌握和巩固新知识,高层次的问题可用来引导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习题安排应从易到难,形成梯度,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体会成功的机会。所以,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讲究层次性。

根据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个性差异和不同学习水平的需要,一般课堂练习可分三个层次:一、尝试性练习;二、巩固性练习;三、拓展性练习。经过尝试性练习和巩固性练习,使全体学生“吃的饱”,发展性练习又能使优生“吃得好”。这样就能使教学要求有一定的弹性,个性差异各得其所,个体潜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下面以“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课堂练习为例加以阐述。

一、尝试性练习

尝试性练习主要是为了强化新知,因此这一层次的训练要设计一些单一题,以便学生集中精力练习一点,促使新知内化。在此安排三道基础的习题,以此达到练习的目的。

求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1.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高4厘米。

2.圆柱的底面直径是6厘米,高5厘米。

3.圆柱的底面周长是25.12厘米,高2厘米。

通过尝试性练习,教师可以准确了解学生对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二、巩固性练习

这一层次的训练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引导学生把新知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因而在这一层次训练中应设计一些综合性习题。

下面以一组练习为例。

1.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50.24平方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底面半径是多少分米?

2.一个圆柱体的体积是113.04立方厘米,底面半径是3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3.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边长为6.28分米的正方形,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4.把一段长20分米的圆柱形木头沿底面直径切开,表面积增加了80平方分米。原来这段木头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5.一根长2米的圆柱形木料,把它锯成两个等长的小圆柱体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25.12平方厘米。每一小段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6.某品牌的一种牙膏出口处是直径4毫米的圆柱,小红每次刷牙都挤出1厘米,这样,一盒牙膏可以用36次。该品牌牙膏推出的新包装只是将出口处直径改为6毫米,小红还是习惯每次挤出1厘米长的牙膏,那么这一盒牙膏只能用多少次?

巩固性练习的三组题由浅入深,从不同方面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练习题中,由解决基础知识到实际应用,这要求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

三、拓展性练习

这一层次训练的目的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因而在这一层次训练中应设计一些形式新颖、富于思考的题目,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

1.一个圆柱的高增加1厘米,则侧面积增加了6.28平方厘米。若该圆柱的高是10厘米,则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把一个高是8厘米的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80平方厘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把一个圆柱沿直径垂直切开,表面积增加了40平方厘米,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将一个底面半径为0.6米的油桶推到19.44米远的墙角,油桶至少会滚动多少周?

通过拓展性练习,开发优秀学生的智力,使其在课堂上吃饱吃好,智力得到充分发展。

以上三个层次的练习,由浅入深,紧密相关相连,相辅相成。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变式和发展。教师在设计达标训练时必须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注重这种前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时,要提醒学生既要注意训练题的层次性,又要注重考虑这种“变式”和“发展”,即不同点,同中求异求新,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总之,课堂练习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按照课标和教材的要求,围绕着教学目标来设计,不仅体现“多练”,强调“变式”,而且要讲究练习的层次性。这样,我们就能做到优化课堂练习,真正发挥每一次练习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