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安情报的电信诈骗防控构建
作者: 张春霞 赵云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电信诈骗现状和防控现状,给出了电信诈骗防控思路与对策;以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理念为依据,提出了基于公安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电信诈骗防控模式,对电信诈骗防控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电信诈骗; 公安情报信息主导警务; 防控模式; 防控平台
中图分类号:D6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158-002
电信诈骗是犯罪行为人利用现代电子通信方式,如电话、手机、互联网络、网络通信平台等实施的一种诈骗手段,对其加注“电信”定语,旨在方便民众从诸多诈骗方法中识别。
一、我国电信诈骗现状分析
1.电信诈骗的特点
随着我国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电子通信手段实施的电信诈骗日益猖獗,与传统的诈骗相比,电信诈骗更具智能型、集团性、跨域性,因此相比传统普通诈骗,其犯罪手段更具社会危害性,具体特点包括:
1.1作案过程是远程、非接触性的。在整个作案过程中,犯罪分子和受害人并不会面,犯罪分子使用伪装或冒充的身份,仅仅依靠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整个作案过程。
1.2作案对象具有随机性。犯罪分子通过编造虚假短信、电话的方式,地毯式的“偶遇”受害人,受害人对电信诈骗的手法不熟悉,防范意识薄弱,继而被犯罪分子引导其思维。
1.3作案手段隐蔽。犯罪分子作案时选择使用VOIP网络技术,不仅花费便宜,而且可以自动组合任意被叫号码,也可以显示任何一个希望显示的电话号码。
1.4作案手法繁多,形式多样,且每种方法蔓延迅速。
1.5作案人数众多,大多属于团伙跨境作案,团伙成员分工细致,多为单线联系,成员之间不熟悉,给公安机关的抓捕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电信诈骗案件侦查过程中的难点与问题
2.1调查取证难。电信诈骗犯罪过程是在非接触式的情况下完成的,犯罪分子操作的VOIP网络电话的服务器大多在境外,使得警方难以追踪定位;因此类案件多为跨境作案,各国法律制度不一,给调查取证带来了障碍和困难。
2.2追缴赃款难。据办案民警介绍,经常发现被诈骗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赃款在几分钟内就被转移到各地,并在ATM机上提现。
2.3电信、银行部门监管不力。电信、银行部门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缺乏业务工作的监管。如随处可见的无记名手机卡、银行开户审查不严、实名制不实等情况,给公安机关案件侦破过程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2.4我国法律制度不健全。我国现行法律中没有专门规定电信诈骗犯罪,导致此类犯罪定性、处理难,往往处罚偏轻。
3.电信诈骗防控现状
3.1民众缺乏对电信诈骗的预防。通过以上对我国电信诈骗现状和电信诈骗侦查过程中的难点与问题的分析,我们发现唯有“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才是治理电信诈骗的基本方法。
3.2.电信诈骗案件信息没有有效整合。电信诈骗案件信息并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电信诈骗案例信息多存在于互联网络中,没有进行统一规整,信息零、散、乱;缺乏数据关联和碰撞;信息资源共享不足。公安机关对电信诈骗案件信息的掌握情况往往是案发信息多,而预测电信诈骗犯罪态势的发展规律、特点和趋势的预警信息少;案件静态信息多,动态信息少;单一信息多,综合信息少。
二、电信诈骗防控思路与对策
基于电信诈骗本身的特点,预防电信诈骗最基本的做法包括:明确电信运营商、银行部门的社会责任;对短信业务加强监管;完善、落实通信行业监管法规;建立、完善公安部门侦查协作工作机制。但是,要从根本上遏制电信诈骗犯罪,更重要的是提高民众防范电信诈骗的知识和防范意识;提高公安机关对电信诈骗预警信息的掌握能力,唯有“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才是治理电信诈骗的基本方法。
1.情报信息主导警务
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是指公安机关综合运用公开或秘密手段,广泛地收集违法犯罪相关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整理、存储、传递、分析、研究,进而准确地把握刑事犯罪与社会治安的发展变化规律、特点和趋向,全方位引导警务决策,优化警务资源、配置,提高警务效能,达到有效预防、打击和控制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活,其本质特点是一切战略决策与战术行动均以情报信息为依据[3]。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突出强调情报信息在警务工作中的导向作用,通过对犯罪信息、其他公安信息、社会信息的收集、加工、分析、利用,提升警务工作效能,推动警务工作信息的发展。
可见,现今公安机关要掌握主动,提高打击、防范电信诈骗的能力,就必须树立公安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加强信息化建设,以情报信息平台为载体,在较大范围和更深层次提高情报信息决策的能力,提高利用情报信息打击、防范、控制电信诈骗犯罪的能力。
2.思路与对策
2.1构建基于公安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电信诈骗防控模式。针对电信诈骗案件的特点,以“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理念为导向,以区域、人群、案情为切入点,提出了基于公安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电信诈骗防控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1.1高发区域的重点防控模式。通过统计分析,对警情数进行排序评估操作可得出电信诈骗案件的发案区域具有一定规律,确定电话诈骗案件的高发区域,从而引导警务决策、指导基层防范、警务资源调配等。
2.1.2高发人群的重点防控模式。定期开展对电信诈骗案件信息的查询统计和分析研判,深入研究犯罪分子选择的侵害目标,探寻规律,调整防控和堵截的重点对象,提高打、防、管、控的科学性和准确度。
2.1.3高发警情的重点防控模式。以电信诈骗案件的案情为切入点,通过对当前发现的某电信诈骗案件的案别、手段特点等案件因素进行分析,寻找案件规律特点,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有效提高防范针对性,挤压犯罪空间。
2.2电信诈骗防控平台的建设。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工作模式是信息化的产物。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是以情报信息搜集网络为基础、信息系统为技术平台、情报信息为决策依据的警务运作机制,其主要内容就包括建立规范的情报信息管理系统。在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模式下,为有效打击电信诈骗,需要采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手段,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来挖掘电信诈骗情报资源库中的各类信息资料,建立以情报收集、存贮、分析、共享为基础的防控平台。实现电信诈骗案件情报信息的采集、评估、分析、传递、共享、使用等,探寻电信诈骗案情形势的规律特点和动态形势,切实提高电信诈骗案件信息的资源整合、信息共享问题。以信息比对应用挖掘情报信息的潜在效益;以集成整合应用发挥情报信息的实战作用;以关联分析提高信息的利用价值,推动公安防控工作,提高电信诈骗防控工作针对性,减少发案。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158,159原版全文
三、电信诈骗防控平台的功能与目的
1.电信诈骗防控的工作流程
在情报主导警务模式下,电信诈骗防控的工作流程是一个收集→评估→整理→分析→发布→反馈→策划→收集的循环过程,如图1所示,正是在循环不息的滚动过程中,批量情报得以源源不断地发给警务决策人员,情报主导效应才能得以体现。
图1 电信诈骗防控的工作流程
2.电信诈骗防控的任务与目的
电信诈骗防控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结合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对情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应用,从而引导警务决策、提高防控效能。根据公安机关的职能与电信诈骗的特点,电信诈骗防控的任务与目的定位如下:
2.1全面、及时地获取电信诈骗信息,并进行有效的过滤和存储。对收集到的电信诈骗信息进行分类、提取关键词、挖掘数据,形成便捷、高效的涉案信息数据库,最大限度发挥情报效能,提升情报的共享性,有助于推动警务工作由资源粗放型向信息集约型,由被动防御型向主动进攻型转变。
2.2全面、及时地信息发布。在电信诈骗防控平台中将电信诈骗典型案例,以及常被冒名的财税、车管、电信、银行、学校、海关等部门的正规办事流程,通过网络对民众进行宣传和公开,可以进一步扩大警示教育的社会受益面,减少民众偏听偏信的盲从。公安部门可以把电信诈骗分析的结果制作成一定形式的预警产品,可以是电信诈骗预警查询系统、每日电信诈骗案件通报、电信诈骗预警信息提示等,将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法通过网络向公众进行集中宣传,可以提高民众识别、自觉抵制电信诈骗的能力。
2.3实现案件串并。通过对大量、零散、孤立信息进行汇聚整合、关联碰撞,实现电信诈骗案件串并。案件串并能够扩展案件相关信息收集覆盖面,有助于把握电信诈骗动态案件的规律,科学制定侦查决策,增加案件侦查的主动性,从深层次挖掘破案情报线索;有助于全方位分析研判案情,为决策制定提供依据。
2.4把握电信诈骗发展动态,预测其发展趋势。在现有警力资源的前提下,通过定期对相关信息系统中案件、人员信息的查询统计和分析研判,掌握某一阶段电信诈骗案件的发案态势以及发案的时空特性、侵害对象、作案手法等规律特点,掌握电信诈骗案件的动态信息,针对电信诈骗案件的发案规律,有的放矢的调整和部署警力资源,提出相应的防控模式,实现案件的有效预防与控制。
3.通过对电信诈骗案件的分析,发现违法犯罪线索与证据,预防、打击犯罪行为
此防控体系运用计算机技术,以电信诈骗情报信息数据库建设为基础,把计算机统计、数据挖掘等技术充分运用到对情报信息的分析和研判过程之中;实现对犯罪行为的早期预警和干预。
综上所述,公安机关在建立电信诈骗防控体系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加强公安机关的电信诈骗案件信息搜集与预警工作,实现网上串并案件,及时掌握并积极面对各种形式的电信诈骗手段。另一方面,通过对电信诈骗防控平台的建设,帮助民众甄别各种形式的电信诈骗,及时有效地预防电信诈骗犯罪。并且,要在电信诈骗防控工作实践中不断检验、修正、完善各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并将其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基于公安情报的电信诈骗防控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蔡国芹,赵增田.论电信诈骗犯罪立体防控体系的构建[J].犯罪研究,2011,(4):99-105
[2]丁翠英.电信诈骗犯罪的新趋势与防治对策[J].辽宁警专学报,2011,(6):53-56
[3]谢晓专,张磊.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工作机制及其机理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9,(25):102-106
[4]陈云腾,冯元.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工作模式之研究[J].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87-90
[5]曹凤,彭知辉.全国公安情报学研讨会综述[J].中国公安大学学报,2006,(5):153-15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158,159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