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要注重“和谐班级”的构建
作者: 余建龙摘 要:班级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小单位,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和谐班级”的构建就突显重要。首先,要建立人性化班级管理理念,促进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的和谐;其次,要积极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再次,要注重培养班级学生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可持续化发展;还要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增强班级学生自主意识。
关键词:德育; 和谐班级; 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084-001
班级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小单位,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学校“和谐校园”的建设需要“和谐班级”的支撑。
对班级而言,就是要把良好的人文精神作为支撑,树立以人为本的班级教育思想,就是一切以班主任教师和班级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为核心,给班主任教师和班级学生创造良好的、尊重人的权益,重视人的发展,发挥班级学生的力量,在优越、宽松的班级环境中为每一位教师和班级学生提供平等的交流平台,使每个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最终实现班级的跨越式发展。以人为本的班级教育思想,包括以人为本的班级学生观、以人为本的教师观、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观等。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作为一名班主任,带好班级的关键是要做到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等。
一、建立人性化班级管理理念,促进班主任与学生关系和谐
要构建和谐班级,就要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努力使班主任与班级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共处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积极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和谐班级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创造出一个有利于班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育人环境;和谐的班级教育,应当是重视面向班级学生全面提高素质的教育。要构建和谐班级,就是要促进班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班主任就应该努力去创设出一个良好的班级教育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教育环境中,真切地认识到、感受到、体会到只有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和谐发展,才是每一名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标志。要达到这样的效果,班主任应该摒弃“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观去管理班级,应该做到不搞唯分数论、唯成绩论,不搞那种单纯的按学科考试成绩排名,而要极力推行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指标去衡量学生、评价学生的新标准,让学生在和谐氛围下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和感化,从而鞭策他们向着全面和谐发展的方向去学习、去生活、去奋斗。
三、注重培养班级学生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可持续化发展
我们这里所指的“习惯”中既包括学习习惯,也包括行为习惯,其中尤为关键的是行为习惯,行为习惯将会对学习习惯起着较大的影响作用。习惯对于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阶段的学生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良好的习惯将会受益一生,而坏习惯贻害终生。为此我认为身教重于言教,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首先自己就要先做到,比如要求学生集会时要“静、齐、快”,特别在听讲时要认真,那么,教师就必须带头按要求做到,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老师都是这么做的,自己也应该做到;其次不要操之过急,循序渐进是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老师不能一遇到问题就把学生劈头盖脸地狠批、痛骂一顿,而要作适当的引导,给学生一次机会,要相信下一次他肯定会有所进步,其实学生向来是不喜欢简单粗暴的老师的,如果你能给他一个机会,他必定会心存感激的;再次,就是要特别注重家校联系,作为班主任老师平时应该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学校“家校联系本”等各种沟通手段,保持与学生家长经常性的情况沟通,发现问题,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使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习惯能有一定程度的统一要求,由于学生在家时间比在学校时间长,因而学生在家习惯的好坏也将关系着在学校、在社会中的习惯好坏,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个环节。学生的行为习惯调整好了,学习习惯也就会相应地调整过来,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一定会有比较明显的进步,这将是一个良性循环。良好的习惯将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可持续发展,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增强班级学生自主意识
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可以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起草,班长负责收集各组讨论记录并进行整理成文后交班主任审阅,班主任老师则立足从整体把握,指出不足,可以提出一定的修改建议,进行民主讨论、修改,再提交给班主任过目。通过反复讨论、修改,逐步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制订出全体学生都能认可的班级管理制度,然后在班级里推出并付诸实施。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大家要做到严格要求自己,互相监督。对违规者,一定要先让其反省认识,再制订出书面改正措施,便于自己对照执行,老师和同学对照监督。由于班级管理制度是经过学生自己讨论认可而形成的约定,其中没有老师的强加成分,所有学生都能认可。
从此,学生在心平气和的和谐氛围中,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言行,这样不仅大大减少班主任的工作量,而且也能让班级变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让我们的班级小主人从平凡的事件中去感觉到爱的存在,让他们知道有许多的人都在默默地关心着他们。让爱去影响他们,让他们也懂得爱的付出,从而使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良性的发展,使得班级稳定、和谐、温馨。在此基础上,我们每一位班级小主人都可以在和谐的班级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的成长。
总之,如何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班级”,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消除不和谐的音符,奏唱和谐的主旋律,这是我们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永恒的主题,更需要我们工作在第一线的农村小学班主任老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尽力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