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生活化

作者: 董春梅

摘 要:数学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实践,数学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教学更是责无旁贷。

关键词:创新精神; 生活实践; 提高教学; 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089-001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在扎实训练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注重联系实际,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

一、联系实际,强化操作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前提

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旨在点拨、引导、创设情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精湛的教学艺术、科学的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考。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操作条件,使学生在操作中掌握知识技能,提高数学能力。如推导长方形的体积公式,首先取4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排成一排,拼成一个长方体,长、宽、高(4、1、1),体积4立方厘米;然后取3排同样长方体摆三排一层,长、宽、高(4、3、1),体积12立方厘米;再取6排同样长方体摆三排两层,长、宽、高(4、3、2),体积24立方厘米。经过操作、观察、思考,学生发现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再如数的概念、重量单位(克、千克、吨的认识)、平均数问题、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都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让学生进行感知操作的同时,也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技能,而且对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善于观察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基础

书本上的知识和老师传授的学习方法,大多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提示的规律,认真“接受”和继承这些经验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接受”不等于盲目机械的知识灌输和技能模仿,学生也不是个单纯的知识容器,总得对前人总结出的知识和技能有所思考和改进。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但40分钟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教者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首先,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以小学数学第一册为例,第九单元统计,学生初次接触到象形统计图,兴趣很浓。要求学生回家统计一下家中的桌子、凳子、沙发各有几张,数一数自己文具盒里的铅笔、橡皮各有几块等等;再如第十册第四单元数的整除、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布置作业:想一想班上每个同学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并把合数分解质因数。

其次,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低年级数一数客厅的瓷砖、光碟等数量,比一比身高、体重,认一认周围的平面图形。高年级观察数学美,如形体美、结构美。如果学生能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会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的体验成功。如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模型,学生要思考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怎样做才美观大方。第二天学生带着自己做的长方体模型和别人的进行比较、观察、交流,上课时长方体的特征根本不用教师讲解,每个学生都有体会,与同学交流,个个胸有成竹,争先恐后地发言。这样的课堂能不充实、不活跃吗?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把教学返璞归真于实践、生活。

三、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基本途径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创设情境后就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从而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呢?下面是几种常见做法:

1.运用实例创设情境

一年级刚接触加法和减法时,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还很模糊,为了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和减法,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如原来有3人浇花,又来了2人,学生会自动想到一共有5人浇花(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生活实例激活了他们对已有的分与合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列出算式3+2=5,学生能理解这道加法算式的具体含义。减法的教学也采用同样的方式。

2.动手操作创情境

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学生自带一个平行四边形动手操作。通过剪、旋转、平移方法,把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观察认识拼后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概括而来的,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不但有利于掌握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3.运用媒体创设情境

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运用媒体创设情境,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简单明了化。如教学圆的认识,运用幻灯出示一辆颜色鲜艳的用正方形做车轮的自行车,问同学们自行车漂亮吗?喜不喜欢?(不喜欢)为什么?(踩不动,根本跑不起来)老师把正方形的车轮换成椭圆形的车轮后,再问学生同样的问题,(不喜欢,踩不快)教师把椭圆形的车轮换成圆形的,学生们才满意。

总之,要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就必须要把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使学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突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生活化课堂教学,能以课本为主源,又不受课本知识的禁锢,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