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技校专业课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作者: 邱光摘 要:随着我国国内产业技术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生产和管理一线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者的综合素质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同类型的技术人才不仅数量上有要求,而且在质量上有更高要求。这要求技工学校的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为社会造就更多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 技术能力; 创新;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126-001
第一,明确专业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专业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就是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趋势来设置,组织教学,培养实用人才。如果没有专业针对性,就会导致教师教学无所适从,学生学习漫无目的、学而无用。比如《车工工艺学》,我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把知识内容进行了慎重的选择,大胆的取舍,适量增删,必要的充实,合理的编排,有机的结合,使整个教材等内容形成了有机结合的几部分,重新构建了知识体系,有基础理论、常用车工技术、车削工艺编制等,以现实职业需要为出发点组织教学,有目的、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专业化训练,强化技能培训,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二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针对性强,效果就好。
第二,注重内容的前沿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技工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实用型、技术型人才,应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核心能力,对一个人在多种工作领域激发创造力至关重要。创新能力来自于创造思维,培养创造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职校的教学在向学生传授已经有定论的科学技术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向学生介绍本专业最新科技成就,科技发展趋势以及需进一步研究、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及时收集“鲜活”知识,传授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各种数据尽可能采用最新资料,教学内容要服从于和服务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考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时,要创新评价观念和方法,培养他们标新立异的勇气和敢于质疑的品质,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提供思想驰骋的天地。对一种科学理论、一次实验、一项技术,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有求同思维,更要鼓励学生具有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敢于质疑前人的结论,批判地吸收科技成果,并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第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和协作能力
一方面,要提高个体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职校生从生理、心理和所掌握的文化知识来说,已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在校学习的几年,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最佳时期,是为走向社会做准备。学校应多创造一些学生独立学习、实验、实习的条件,教师应多提供实习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学校或班级组织演讲比赛、辩论赛、专题讨论;教师主持课题研究,让学生参与和搜集资料,让学生独立实验、实习;开展学生小制作竞赛;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为学生提供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实践等等。这些活动都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独立能力。更何况当今社会瞬息万变,人才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只有具备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社会进步。
另一方面,要提高个体间的互动性,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学生之间的互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对学会与他人协作,获得群体的认可和支持,获得自身发展;对提高群体的素质和能力等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要引导他们互动协作、互动支持。只有学生之间的互动,使个人与他人建立起来的关系被接受和受到支持时,才能带来良好的效果。否则,即使个体能力再强,也会被群体淹没,个人能力无从发挥。在一个素质高、能力强、互动性好的班组里,必然会对班组里的任何一个成员都会起到促进作用;反之,则起着消极的影响。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时代,分工严密,必须强调协作,尤其是在生产过程中,更要求技术工人具备独立学习和操作能力、协作能力,才能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
第四,教学形式上,注重实践性,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职校教学形式,大多数仍以理论教学为主,不利于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往往要相当长的时间适应职业岗位工作。因此,技工学校的教学必须合理安排好实践比例,加强和完善实践性教学,才能培养和增强学生能力,缩短学生进入社会后的职业岗位适应期。
1.安排学生实践和理论学习,适当加大实践的比例
学生学习的科目虽然比较多,但是在教学比例的分配时,应注意学科的特点,灵活的分配好实践与理论的比例,不可一概而论。对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可加大实践的比例。例如:车工、计算机操作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性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比例为3:2至7:3之间比较适宜。实践的比例过少,学生达不到实际训练的效果;实践的比例过大,理论基础知识又掌握不够,不能指导学生实践。
2.加强实践教学,激发就业意识
在实践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动力,以积极参与 深入讨论为手段,以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载体,加大实践教学的分量,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在飞速发展的社会大潮中,作为一名职校生,走向社会必须能迅速进入角色,胜任工作,才能赢得社会承认。
3.完善实践教学,传授就业技能,实践出真知
学生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只 有经历了实践的全过程,才能系统地掌握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全过程的实践,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及时补救。在实践训练中,对各个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应学会灵活应对和解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每个环节完成的艰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懂得各种知识的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交往的能力,避免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