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数学课堂教学行之高效

作者: 刘年辉

摘要: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

关键词:数学课堂; 方法指导; 行之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033-001

在大力推行回归教育本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幅度消减课时,改变以往那些熬时间,拼体力的学校教育的今天,再谈创造高效课堂,更具有实际意义。作为新时期的教育者,我们理应以兼容并包的博大襟怀,去伪存真的务实态度,广泛汲取各路先进教育教学思想之精华,博采众长,为己所用,真正从为了教好自己的学生出发,去组织好课堂。高效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教者应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应鼓励学生及时创造超越目标预设的要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开放的、创造性的存在,教学不应该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学生,否则就会限制和束缚学生的自由发展。根据我的实践与体会,高效课堂的特征可以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注重有的放矢

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什么是重点、难点,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又如何突破,对教学要求又如何掌握好分寸;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要集中训练哪一方面的思维品质或能力,要渗透哪一方面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探索或突破哪一方面的课程,是精讲多练还是课堂讨论,是师生对话还是学生自学,是采用直观教学、演示实验还是其他什么教学手段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应在备课时设计好,并不一定都在课堂教学中一一兑现。教学设计是老师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教学设计不是一出已定稿的剧本,而更像是一部不能画上句号的手稿,它一直处于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动态发展之中。它是课前构思与实际教学之间的反复对话,是一次次实践之后的对比、反思和提升。

二、充分暴露问题

老师的讲课不能代替学生的认知过程,老师的思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要促进使个体思维与群体思维相交融。于是,应将问题情境向纵深发展。一堂比较好的课,往往表现在能够充分揭露矛盾与解决矛盾上,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真知,在能力上得到锻炼。在课堂里暴露问题是一件好事,这些问题也许反映学生在思维过程或认知过程中的问题,也许反映学生在学习态度或方法上的非智力因素的问题。揭露了矛盾、暴露了问题,老师就应当发挥主导作用。通过信息传递,师生间的对话与学生间的讨论,在课堂上充分进行信息的内部交换与外部交换,能及早地、较多地产生反馈信息,及早地形成一个信息传递的闭合回路,目的是调整教与学。老师不应该抱住原先的教学计划、教案,应摆脱某些框框的限制,根据教学的实际进程与众多的反馈信息,善于及时地调整教学,其中包括教学程序、启发提问、例题或练习、甚至部分教学内容。

三、注重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本质上是师生之间交往的过程。在这种交往过程中,学生会不断产生新的学习需要,这就要求老师不断调整好自己原先设计的教学目标,不断生成新的教学目标。所以就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因性,充分挖掘了蕴涵于学生本身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进行着观念的碰撞,拓展了他们看问题的视角;生成目标的不断出现,促使了教学空间的拓展,从教室伸向家庭、社区,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学是预设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看做是带着自己的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勃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活生生的人。只有师生主体性得到解放,他们在课堂上才能进行心灵的碰撞,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与复杂性。

四、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五、注重课题实效

课堂教学的实效不仅表现在让学生有所“思”,还要让学生有所“得”。学生既得到了知识与方法,还初步学会了运用刚学的知识去解决一部分问题。如果一堂课讲得比较好,师生对话也比较热烈,教学形式与内容也比较完美,可是学生学了知识与方法以后,不知道有何用,以及怎么用,对于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值得怀疑的。组织一堂比较好的课,不能一味追求形式上的漂亮与完整,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与教学的具体要求,使得45分钟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多地得到实惠。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