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题型探秘

作者: 邹国华

摘要: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题型着重考查考生对语篇的整体把握能力,根据所提供的语境进行语篇分析的能力以及综合利用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直以来是难度最大的题型之一,本文针对这一难点,从命题者的角度分析了答案项与干扰项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理解; 解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053-001

阅读理解题考查的核心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篇章结构和深层信息的处理能力。因而,考生应该在掌握大量词汇及语言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努力增强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卷保持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立足语篇”的基本命题思路。

一、阅读理解题型答案与干扰项关系的分析

1.答案项的设置方法

正确的选项往往是命题者把阅读材料的内容或信息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再现出来。一般而言,答案项的设置有以下几种方法:(1)选用原文中的句子;(2)使用原文词句的同义词或相似结构;(3)使用原文词句的反义词或相反结构;(4)答案项是对生词、长句或难句的解释;(5)答案项是对原文词句或段落的归纳、推理或演绎;(6)使用原文的上下义结构。

2.干扰项的设置方法

2.1以偏概全。考生在做猜测文章中心思想,给文章添加标题或判断推理时,往往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是考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或考虑不周,以局部来代替整体。其具体表现为合理关联与不合理关联,准确概括与不准确概括之间的错位。

不合理关联就是表层理解与深层理解相混淆。表层理解是对文章中客观事实的感知与记忆,往往是文章直接表述的结论;深层理解则是对文章中的客观事实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括后得出的结论。

2.2答非所问。命题者把文章作者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相混,题干问的是作者的观点,选项中出现的都是他人的观点;或者题干中问的是他人的观点,却把作者的观点放入选项中去。

例:以2009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一)第67题“We learn from the story that the beginning Andrew''s father__________.”为例,干扰项A项“holds the view that Andrew is hopeless” 与B项“has lost all his patience with Andrew”就是这种情况,而正确选项为D项“still hopes Andrew will improve.”

2.3偷换概念。干扰项用了与原文相似的结构和大部分相近的词汇,却在不易引人注意的地方换了几个词汇,造成句意的改变。

例:以2006年全国卷第57题“It can be inferred that greyhounds _________.”为例。此题乍看应选B项“like staying in bed all day.”因为原文中有这么一句“especially they would much rather be at home in bed than walking around outside”,殊不知选项中加了“all day”,使意思绝对化了。正确选项应为D项“need some exercise outdoors”考生若注意不到此细节的变化,势必造成失分。

2.4无中生有。干扰项往往是生活的基本常识和普遍接受的观点,但在原文中并无相关的信息和其特点,这种选项的设置往往与问题毫不相干。解答这类考题时,考生应注意问题中有无“In the author''s opinion”或“According to the passage”之类的限定语。

二、阅读理解题型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解答阅读理解题的总体思路是:单句入手,语篇突破,着眼整体,归纳推断。常用的解题技巧有以下几种:

1.排除法

排除法是解答阅读理解题的常见方法,对于那些不合情理或荒谬的选项,与短文内容相反的选项,与短文内容不相关的选项,虽在短文中出现但答非所问的选项,以及不是问题的主要因素的选项等,都可以采用排除法。

考生可以遵循如下的方法排除干扰项:

(1)如果干扰项明显与文章不符,即为“误”,可以直接排除。

(2)如果干扰项与文章内容不矛盾,但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这是“虚”,也可以直接排除

(3)有些干扰项似乎很有道理,文中也能找到相关的依据,但它却不能完全满足题目的要求,未能以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思维模式为出发点,未能充分体现严谨性和最大的合理性,这种虽没错但不是最佳答案的“偏”选项也可以排除。只要考生以“是否矛盾”,“是否有依据”,“是否以偏概全”来思考、分析和甄别每一个选项,那么解题的正确率就会得以提高。

2.定位法

定位法即根据题干和选项所提供的信息直接从原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然后进行比较和分析(尤其要注意一些同义转换),从而找出正确答案。

3.概括法与推理法

概括法指根据所读材料概括文章的主题、要点、标题和中心思想等。而推理法则根据所读材料的字面意思,通过语篇的逻辑关系以及各个细节的信息与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寓意,悟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考生在运用推理法时首先要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从字里行间捕捉有用的提示和线索;然后再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挖掘与加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通过分析,综合和判断等思维活动对文章进行深层处理以及合乎逻辑的推理。

三、几点建议

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考生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处理好速度与理解的关系。不要一味追求速度而影响理解的精确性;不要局限于一词一句的理解;不要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反复读,影响阅读速度。比较好的阅读方法是边看边想边理解。遇到生词或看不懂的地方先做个记号,继续看下去。二是在训练方式方面要力求多样化。常见的阅读训练方式有略读,寻读,精读和泛读等。考生要学会用扫视的方法寻找信息。三是正确处理生词。考生在阅读时一定会碰上生词或记不清楚的词汇。遇到这种情况时,考生可以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根据生词前后词汇的意思或整个句子的意思来猜测生词。考生可以通过已知的词缀(包括前缀与后缀)和词根就能猜测生词的意义;利用信号词进行预测与推测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