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讨论对生物课堂的有效性之我见
作者: 吴晗摘要:生物课堂上,讨论是在辩论中互相启发、研究和探求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学习,并去研究和探索真理,是提高教学效果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有些教师由于理解偏差或操作不当,使课堂讨论走入误区。
关键词:课堂讨论;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060-001
新课标倡导“合作、交流”,“课堂讨论”是“合作、交流”的主要途径,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彰显学生个性和发展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有些教师由于理解偏差或操作不当等原因,使课堂讨论走入误区。
一、重形式轻效果
有的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或者是为了体现新课程的“课堂互动”理念,每堂课总要搬出“讨论”这一环节。课堂上教师一宣布问题,学生便匆忙行动,可以看出学生已较好把握了这节知识的脉络和骨架。可仔细一看,这热闹的课堂讨论的背后是只“作”不“合”、只“议”不“思”、只“说”不“听”,大多数学生“各自为政”,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干脆天南海北地东拉西扯,说了许多教学内容之外的“话题”,偏离了讨论的主题。这种不切实际、生搬硬套的做法,导致课堂讨论形式化和表演化,其结果只能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讨论是学生学与思的结合,即使教师的讲解非常详尽清晰,也决不意味着学生全能接受。若对课堂讲授的内容及时展开讨论,让学生一起回顾总结,互相交流体会,则可有效地使知识变成学生思维的产物。如在学习了“光合作用”知识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请你运用光合作用知识,谈谈如何提高温室中农作物番茄的产量?此时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很高,提出了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从学生提供的多种方案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已较好把握了这节知识的脉络和骨架。
二、讲数量限时间
有的教师为追求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把传统的“满堂灌”演变为“满堂论”,一节课提出十多个问题进行讨论,增大课堂容量。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在出示问题后,只能马上组织讨论,没有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课堂讨论的前提是独立思考,任何课堂讨论都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先决条件的。学生没有经过思考、体会和感悟,又能讨论出什么呢?教师在提出问题后,首先要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深入的独立思考。只有经过思考,才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讨论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的交汇、思维的碰撞,才会有新知识、新观点的不断涌现和迸发。如在讲“细胞的癌变”时,发现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生学习尽头不足,此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①常见的癌症有哪些?②治疗癌症的常用方法有哪些?③如何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思维被迅速激活,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三、求自主疏指导
有的课堂讨论,追求的是学生为主体,教师成为旁观者。表面看来,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了,但这样的讨论有可能忽略了课堂讨论的实质,变成了“街谈巷议”。有的学生滔滔不绝,在讨论时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与同学发生争执,这样看似争得很激烈,学生似乎成了课堂的主人,实际上是失去了控制的“假繁荣”,根本就没有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与此同时,那些胆小、性格内向、不爱发言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缺乏参与讨论的勇气;也有的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看作弱势群体,在讨论中或害怕被人反击,或怕提出的问题被同学嘲笑,而选择了沉默。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课堂讨论的参与度,也就谈不上问题讨论的深度和广度。课堂讨论既要突出生生互动,又要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突出不同观点的碰撞,师生互动中体现情感的交流与理智的调节。在突出学生主体的同时,教师不能失去自我,忘了引导。
四、惟结果轻过程
有些教师对课堂讨论只重视终结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使学生在课堂讨论时失去了动力。其实,许多学生在讨论的关键之处都在观察教师的评价,他们想知道,教师对他们的发言是如何看待的?当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某种良好的行为,比如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或创新思维时,教师如能及时地给予相应的肯定和鼓励,就会使学生产生某种心理满足,从而激发其继续进行探讨的兴趣和热情。
课堂讨论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情绪状态等进行评价,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让评价成为课堂讨论的助推器。如在学习“无性生殖”之克隆技术时,教师提问让学生讨论:“克隆人”行否?顿时学生兴趣盎然,思维积极,有的给“克隆人”投赞成票,理由是克隆人有市场需求,可以使没有生育能力的夫妇、中老年不幸丧子的夫妇等再次拥有自己的孩子;有的认为反对“克隆人”没有商量,理由是克隆人的出现将违背社会的伦理道德和法律观念。最后由教师综合分析、补充完善。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积极作用。
组织学生讨论,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无疑是学生自主学习、探求知识的好形式,但课堂讨论要运用恰当、及时,要能放得开、收得住,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亢奋的精神状态。这样的课堂讨论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