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的“较量”
作者: 郭素梅摘要:童年,在每个人的印象中是美好且短暂的,作者作为小学老师,把在教学中所遇到的一些趣事像珍珠一样串起来,让他们深深地挂在脑海里。
关键词:教师; 学生; 童年; 趣事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080-001
参加工作5年了,时间虽说不长,但感受颇深。工作已经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而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有趣的事,也使我的生活中充满了阳光和幸福。因此我想把我在教学中所遇到的一些趣事像珍珠一样串起来,让他们深深的挂在我的脑海里。现在我请大家一起来分享我的教学故事。
上两周在音乐课上,教学生们唱《大海啊,故乡》,唱到“海边出生,海里成长”时,邓浩成举起了高高的手,依旧带着一脸乐得开花的笑容问到:“郭老师,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呀?海边出生海里成长的?是人还是动物呀?”当时我没有听明白她的问题,可是底下的学生都笑开了锅,有的说那是个螃蟹,有的说是大海龟……足足有三分钟我没有弄明白他们所讨论的内容,当我缓过神来的时候,才明白他们只是想弄清楚歌曲里的那个“我”是指什么。
“小时侯,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海边出生,海里成长。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海风吹,海浪涌,伴我漂流四方。”就简单两句话,我还真没有想到四年级的学生会如此困惑歌曲中的主人翁的真正形象是什么?大海龟和大螃蟹也确实符合歌中描写的生活环境呀,于是我就问:“假如歌里唱的是动物的角色,那么这首歌曲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呀?”他们齐声回答道:“拟人呀!”
我又问“那么在歌中那个我就是个人可不可以呢?妈妈告诉我是在海边出生的,伴着大海,依靠着大海,那是一个渔家孩子歌颂大海如母亲的情怀,对故乡的思念,我们可不可以这样去理解呢?”讲台下的几双眼睛含着笑意表示愿意接受老师这样的解释。我又笑笑说:“如果大家想把他当成是某种海洋动物抒发对大海的眷恋之情也可以的。那让我们一起当个大海龟或者漂亮的大螃蟹来唱唱这首《大海啊,故乡》吧!”于是只听到20只小海龟在音乐教室里抒发着自己的思乡之情。
正在嬉笑哄闹中下课准备走人时,一个学生叫住了我:“郭老师,能帮我解一下这道题吗?”为生解忧,教师之责,我二话没说就拿来一看:呵呵,是英语翻译题,这可是我的强项。首先我把整个句子给他读一遍,然后再让他跟我读那些他不认识的单词,解释给他们听,然后让他自己琢磨一下,把整个意思翻译出来。看他恍然大悟的样子,我可就得意了。心满意足地刚走出教室,就听有一家伙在说:“我说她知道吧,你还不信,这下你输了吧。”“她是音乐老师啊,还能懂英语?”“她是大学本科生,我听说以前大学也要学英语的,如果她不学英语怎么考大学啊?而且她在来到这里还教过三年级的英语呢!一大帮同学围着在那里议论,后来听到一个粗矿的声音说:“你下次问问数学题目,看她做不做得出来?”哼哼,这家伙,竟然背后算计我!想难住我?没门!好歹咱曾经也是高才生么!不过我还是得去找书看看了,这些家伙不知道还能拿出什么题目来考我,我可得有备无患啊!
课后,我还真是去查了《大海啊,故乡》的创作背景,王立平词曲,作于1983年,是反映海员生活的电影片《大海的呼唤》的主题歌,表现了主人公对大海、故乡的思念之情。八十年代初的影片普遍有着一种对十年动乱后向往新生活并愿意为祖国奉献青春,积极向上的精神。好了,下节课也该把那些可爱的小海龟们拉回岸边重新演绎小海员的角色了。
回想起自己在这两三年多的时间里,总是会和学生一起讨论一些有趣的话题,也不时会冒出些乐呵呵的片段,童年里的对话总是和丰富的想象力连接着,可是老师并不是童年的孩子,那她该告诉孩子们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幻的吗?这个时候,我想我会告诉自己,不让孩子的想法走进固定不变的模式中而放弃幻想,我很乐意让自己生活在孩子们的幻想中,慢慢带领他们走向该到达的地方。
童年,在每个人的印象中是美好且短暂的,作为小学老师的我,也渐渐发现伴着童真的生活总会充斥和衍生对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