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心理自我调适策略之我见
作者: 樊玉慧摘要: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公务员不仅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本文就从“天助自助”的角度提出公务员心理自我调适的四大策略,帮助公务员科学的管理情绪,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品质。
关键词:公务员; 心理自我调适; 策略
中图分类号: D6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171-002
日趋复杂、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带来了日益凸显的心理危机,特别是工作特殊的公务员。专家对中国十五个行业人员的心理健康做过调查,发现金融业是最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行业,医疗·生物工程中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比例最低,而政府·公共事业组织位列第三。事实上据有关部门统计,仅在2004年上半年,国内非正常死亡的各级领导干部就超过了1250名,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呈逐年攀升的趋势。在这些人里面,除了因意外事故丧生和畏罪自杀以外,绝大部分是因为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心病难除。《要重视和关心干部的心理健康》指出:“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干部工作中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和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领导干部要做好工作,打开局面,取得成功,除了要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作为公务员该如何自我调节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呢?本文就着重阐述心理自我调适的四大策略。
一、缓解工作压力的策略
面对复杂事物的公务员要想减轻工作压力,避免出现心理紧张,必须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掌握一定的工作技巧。第一,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轻重缓急,比如明确先要做什么,然后做什么,需要哪些资料、工具,该如何进行,重点是什么等,就能使工作井然有序的进行。第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身携带一本笔记本,记下要做的各种任务、进展等,做好一项划掉一项,对重要的事情打个星号记录,以便随时处理,减轻心理负担。第三,找到自己思维的最佳时间段。不同的人思维高峰期是不一样的,有人在清晨有人在傍晚,有人在睡前有人在独处时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刻,用来解决最棘手的问题。第四,学会科学的分层负责与监督。懂得适当的放权,善于发挥团队力量,而不必“事必躬亲”。过于迷信自己,事无巨细,只会增加自己的心理压力。就是聪明如诸葛亮也不能事事亲为。第五,学会目标分解法。将待做的工作按时间顺序或重要性,把它们分解到某天、某周、某月去完成,形成一个子目标系统,然后一个一个去解决。第六,有效利用时间。在临睡前或坐车过程中,把将要完成的任务一一在脑海中如放电影般浮现一遍,特别在睡前,适合整理这一天已经完成的工作琐事,列出明天将要完成的任务,做到心中有数,使工作顺利开展而避免心理慌乱。第七,勤于学习。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锻炼自己的意志,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业务素质与技能,正所谓“艺高胆大”。
二、塑造健康积极心态的策略
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医学说:“百病皆由心生。”都在说明一个道理:心态决定一切,这也成为心理学中的一条定论。一件事情的好坏只决定于你对它的看法与态度,无关乎事情本身。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老奶奶,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卖雨伞的老板,小女儿嫁给了洗衣店的老板,下雨天,老奶奶很忧愁,小女儿洗衣店里的衣服洗了没处晒影响生意,天晴了,老奶奶又很忧愁,大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于是一年四季老奶奶都很伤心。邻居看到了,就说:老奶奶,你为什么不这样想呢,下雨了,大女儿的雨伞卖的很好,天晴了,小女儿的衣服能晒了。那不是每天都很开心吗?可见,心态好,地狱般的日子可以过出天堂般的幸福;心态不好,天堂般的日子也有地狱般的痛苦。近年来,许多公务员心理扭曲,贪污受贿,究其原因,都是忽视了思想改造,过分追求利己主义及个人享受造成的。因此,公务员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金钱观、利益观、政绩观等,保持一种健康、平和、淡定的心态,拥有健康的身心。比如对待权力,一定要正确认识和看待自己手中的权力。权力是什么?权力是服务、是责任、是义务。权力和义务、责任是统一的,有多大权力,就要履行多大义务,就要承担多大责任。同时,权力还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为民造福;运用不好,自掘坟墓。当然要做到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首先要做到舍得,有舍才有得。《卧虎藏龙》里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生活中鱼和熊掌本来就难得兼得,在工作中学会舍得,不必斤斤计较眼前得失。其次要驾驭欲望,知足常乐。要吸取《鱼夫和金鱼》故事的教训:患生于多欲、祸生于多贪。淡泊名利,就不会为名所累,为利所缚。再次,心态平和,不追求“英雄式”的领导模式,与人为善,谦虚谨慎,平易近人。
三、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策略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丁瓒教授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方面。特别是身在官场中的公务员关系,更是微妙复杂。要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要做到三点:
1.学会换位思考,增强宽容之心
很多不良情绪是由于自己抱怨别人引发的,如抱怨同事处理问题不当,挑剔下属办事无能,怨恨上级领导偏心,埋怨世界不公平等,越想心情越糟糕。糟糕的心情不仅危害你的人际关系,造成人际紧张,也影响你的心理平衡。有这样的故事: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他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可见,所站立场、所处环境不同,人们的想法不同。不如让我们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位置,想想对方的想法、难处,这样就会少一份挑剔,多一份理解、谅解和宽容。自己想开了,心情舒畅了,也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认清自己的角色
人生是个大舞台,处在不同的位置,扮演不同的角色,说不同的话做不同的事。作为公务员要分清面对的是领导是下属是朋友还是家人,明白在什么场合和什么人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说多少。如果你没有选择,想说就说,不分场合、地点,不分你面对的是谁就说,“祸从口出”,肯定就会有心理的困扰,造成人际关系的不适应。另外,雨果说:“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类的心灵。”人需要拥有广阔的心灵,承认“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用一颗谦虚好学的心与人交往,和善的对待比自己能力强的同事,欢迎有政见相左的讨论,那么人们彼此之间的交流将会变得美好而和谐。
3.培养幽默感
幽默是一种机智,是人际关系的润滑济和成熟的表现,幽默能给人们带来轻松的笑声和欢乐,消减矛盾和冲突,缩短人与人之间陌生的距离。不管是在愁苦时、尴尬时、害羞时、紧张时,身边有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他会让你开怀大笑,会使你觉得整个世界充满了欢乐。在工作中,一个幽默的公务员能像一块吸铁石一样吸引着周围的人,使人们愿意结交他追随着他,幽默能给他带来良好的人缘。
四、合理宣泄负面情绪的策略
“人生在世,十有八九不如意”,人总会产生各种负面的情绪,比如愤怒、沮丧、抑郁等等,负面情绪不可怕,可怕的是走不出情绪的阴影,长期处在不良的情绪中,会引起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疾病,严重者危害身心健康。安徽蚌埠市统计局局长刘某,因本市GDP统计数字受到上级质疑而精神崩溃,于2005年2月18日从市政府办公楼9层跳下身亡。48岁的刘某提拔为局长后经常感到压力大,多次向身边人诉说“真不想活下去”的念头。刘某的同事说:“他原来是个豪爽、外向的人,工作积极,责任心强。但自从调任统计局长之后,就变得沉默寡言了,死前还说过‘压力大、睡不好、不想活了’等话。”随后,当地公安局就有了结论,自杀的原因是精神焦虑症。公务员工作强压力大,必须掌握合理宣泄负面情绪的技巧。
1.倾诉法
培根说: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你如果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忧愁。当遇到不幸、烦恼和不顺心的事之后,切勿忧郁压抑,把心事深埋心底,而应找一个善解人意又能为你保密的朋友倾诉你的心声,自言自语也行,对身边的动物讲也行。通常一通诉说后,情绪就能得到缓解。当然你也可以学习美国总统林肯的方法,把自己的愤怒、不满等通过写信的方式表达出来,发完牢骚后再撕毁信件。
2.活动宣泄法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充分肯定了发泄对维护心理健康的价值。他认为当人有情绪时,如能通过自身的动作或活动,去发泄体内积聚的生理或心理能量,疏导不良情绪,便能达到生理或心理方面的新的平衡。剧烈的运动便是好的宣泄办法,例如跑步、打球、旅游、爬山、干体力活等剧烈活动,可以把体内积聚的“毒气”释放出来,使不愉快的情绪得到发泄。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痛痛快快的哭泣、吼叫、大声唱歌等方式排解负面情绪。曾有个故事说皇帝长了一副驴耳朵,只有理发师知道,皇帝不许他对任何人说,否则要被杀头。理发师为了保守秘密实在憋得慌,最后终于找到了方法来排解心中的秘密,他挖个洞,对着它吼出自己心中的秘密。这就是吼叫的宣泄方式,是“疏泄疗法的”一种,可以有效的发泄情绪。
3.满灌法
当我们碰到不开心、不顺利的事的时候,就想它最坏又能怎么样,把最严重的、最坏的后果摆在面前,“置之死地而后生”,这种做法的重点在于减轻和放松焦虑、恐惧者的精神压力。
4.语言暗示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暗示作用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内部语言可以引起或抑止人的心理和行为。当我们处于消极情绪时,可以提醒自己“不要灰心”、“一切都会过去的”、“事情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糟”;当我们生气愤怒时提醒自己“退一步海阔天空”;当我们冲动时提醒自己“冲动是魔鬼,要冷静”等等,以此来缓解心理压力,调整不良情绪。
5.升华法
升华法是指凡是一些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或法律的本能冲动、意愿和欲望,以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的心理自卫方式。如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其的欲望不能满足,在心理学家指点下,从事雕刻艺术反而成名,就是情感升华的实例。公务员在生活或工作中遭遇挫折时,就可以“化悲痛为力量”,将精力与时间转移到其他有益的活动中去。经过升华作用,使自己原来的情绪得以宣泄,不至引起内心的焦虑紧张,产生过激行为,还能使自己有所成就,因此是一种十分有用的心理防卫方法。
6.对镜自嘲法
很多公务员因为强烈的责任心或追求完美的个性使然,做事、做人倾向完美主义,凡事力求做的完美漂亮,希望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与承认,不允许自己有一丝失误,生活的很累。要知道“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人做事是完美无缺的。何不妨对着镜子自我解嘲下:你只是人民的公仆,你又不是人民币,怎么能希望所有人都能认可你,就算是人民币,还有视金钱如粪土的人。所以,当公务员在工作中遭遇一些贬低或挫折时,别太介意与灰心,给自己多份宽容,善待自己。在镜中给自己一个微笑的表情与称赞:你已经做的很不错了,继续加油!以便缓解内心的焦虑。
五、建立合理的挫折认知策略
心理学上的挫折是指个体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祸福旦夕”,人生在世,挫折难免,但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挫折打倒而自暴自弃。李瑞环同志讲过:“困难和问题,不应成为悲观失望、无所作为的理由,而应成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根据;不应成为心烦气燥、怨天尤人的借口,而应成为磨炼意志、施展才干的机会。困难和成绩常常是相随相伴的。困难越大,战胜困难之后所得的成绩也就越大。”作为成熟的公务员,在面对挫折时,不要被挫折所累,被困难吓倒,懂得挫折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刺伤自己,也可以保护自己,挫折可以使人沉沦,也可以使人猛醒和奋起。关键在于遭遇挫折时,能否从中吸取教训,重整旗鼓,勇往直前。巴尔扎克就曾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却是一个万丈深渊。”
参考文献:
[1]李守林,于学强编.科级领导者素质与能力,出版社:时事出版社,第1版,2005年6月1日
[2]塔城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室.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2012-03-27
[3]张清娥.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