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初学乐器时家长“三导”助成功
作者: 赵婷婷摘要:孩子从小学习乐器不但可以开发智力,而且对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儿童初学乐器时,优越的物质条件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很重要,家长的“三导”更是不可缺少:引导培养兴趣;开导培养毅力;辅导培养技艺。
关键词:兴趣;毅力;技艺
中图分类号:J6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085-001
一天,两位学琴孩子的家长向我倾诉心中的苦恼,一位说:“我女儿五岁开始学小提琴,当时她根本没兴趣,是我一相情愿。孩子在练琴过程中,不是喝水、吃东西,就说上厕所来拖延时间。故此我也没有好情绪便逼孩子练琴,孩子没有兴趣拉不好,因此经常挨打,胆子也越来越小。”另一位家长说:“我现在也很苦恼,我的孩子还未进小学,便给孩子买回一架钢琴。自己对音乐一窍不通,便花钱请来音乐系的学生给孩子做家教。孩子每天得练两三个小时的钢琴。刚开始孩子还很有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不想练了。他爸爸训斥,我就诱哄,孩子很不情愿,但又不得不练,导致孩子产生了厌烦倾向,后来索性不管不问让他自己练,现在真不知道不管孩子练琴是否应该?”
诚然,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许多家长的观念不断更新,认为孩子从小学习乐器不但可以开发智力,而且对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再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高档乐器如钢琴、小提琴、古筝、单簧管、二胡等大量进入寻常百姓家。因此许多家长不惜重金买来乐器,又聘请有名望的教师每周固定时间授课。许多家长认为:我已经为孩子创造了条件,那么修行如何就在他个人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有些孩子学了很长时间没有多大长进,甚至有的半途而废,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原因在哪?优越的物质条件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很重要,家长的“三导”更是不可缺少。
一、引导培养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积极探索研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总是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追求、尝试、体验,由此产生求知欲望,所以兴趣是推动人们获得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人的兴趣是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具有可塑性的,同时,能随着人的意志和需要而不断转移。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乃是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儿童学习新事物带有很大的个人喜好色彩。孩子一旦被激起学习乐器的兴趣,就会产生巨大的动力。培养兴趣的关键则是从小要给他们创造一个音乐熏陶的环境,在教孩子学习弹奏乐器时,让他们能够用心去体验生活,通过弹奏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所以,家长在孩子学习乐器弹奏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应帮助孩子克服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帮助孩子收集相关资料,有意识的让孩子多观看器乐表演,鼓励已“渐入佳境”的孩子戒骄戒躁,当孩子每取得哪怕是很小的一次成功,家长都应给予表扬。还带孩子去听大自然之天籁,或带孩子去现场聆听一次大师们精彩的演奏。让孩子多听、多看、多唱,多感受唤起他们对音乐的好奇心,让他觉得好玩又好听,此时此刻家长可以引导他们边看边认识一些相关乐器,并且引导孩子欣赏这种乐器奏出的旋律是多么地美妙动听,逐步地使孩子对乐器产生好感,进而激发他们提出试一试的要求。在学习乐器过程中也可以为他们营造一种在众人面前让其演奏的机会,引导他们多交流,多比较,不断激发他的成功感和表现欲。
二、开导培养毅力
兴趣固然是坚持的前提,但是孩子的兴趣有时是波浪型的,在某个时候他会对原本很感兴趣的事情厌倦了,并不代表他真的不喜欢,而只是兴趣疲劳了。这个时候可是培养毅力的好时机。毅力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目的而去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表现。女儿学琴时候会突然懒惰一下说:“我不想去学琴了。”“不是学得挺好吗?你们老师当着许多同学的面都表扬你好几次!”适时的鼓励比诸如此类的“你一定要去,要给我好好学,我都交了学费了,不学能对得起谁啊?,,抱怨。等孩子学习结束后,最好再持续鼓励一番:“你看,还说自己不去呢,去了以后你练琴多开心多好啊,老师还竖大拇指表扬你呢!”孩子就会很直接地品尝到坚持的快乐并更加努力去练琴。器乐学习的过程较为漫长、枯燥,大部分孩子特别是初学的儿童都不太愿意学,因此在孩子学琴的过程中家长应及时给与开导。如读一些音乐知识,向孩子讲一些音乐家小时候学艺的故事;讲一讲周围琴童的学琴经历;遇到困难时开导孩子不要被困难吓倒,应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在取得成功时,家长应对孩子的成绩给与正确的评价,及时给与表扬、鼓励,并要以此为动力刻苦练琴,从而培养了孩子学琴的毅力。
三、辅导培养技艺
音乐离不开技术,没有技术就无法有效地使用音乐语言,也就谈不上音乐美,但有的家长比较注重乐器的学习结果,认为技能的训练相当重要,一味地给孩子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这会让孩子对音乐感觉乏味,增加孩子对乐器学习的抵触心理,所以家长应该变训斥为鼓励,变重结果为重过程,不能过急。如有可能最好能和孩子一起参加有关的学习辅导,认真听教师讲解并记录,而且要比孩子早懂,以便在家陪孩子练习时,及时发现问题,并尽快纠正,使孩子少走弯路,惟有如此才能使孩子有较快地提高。另外由于孩子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决定着他们对作品表达的效果,再加之初学乐器的孩子年龄大致5到6岁,这时候的儿童无论是生理、心理还是知识储备上都远远未能达到要求,亟需家长的帮助,所以作为家长要把音乐作品的风格、创作年代、背景、作曲家的生平等讲述给孩子听,以便帮助他们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总之,孩子学习乐器应是“我要学”,而非“要我学,逼我学”;对初学乐器的孩子学习乐器是家长们待以探讨的课题,孩子初学乐器时,家长的“三导”不可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