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小学课外科技教育的对策思考
作者: 石益萍摘要: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竞争的关键是科技人才的竞争,这就使得科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也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青少年是未来的希望。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对于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课外;科技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087-001
科技教育是以科技知识技能与科技活动为载体,旨在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科技素养的教育活动。在中小学,科技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课堂上对学生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授,也包括在课外提高学生科技素养的一系列活动。而一直以来,课外科技教育活动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课外科技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课外科技教育的必要性
科技教育主要是学校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学生提供物质材料和选择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内容,运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索活动,是帮助青少年主动获取科学经验、发展智能、养成科学态度的过程。中小学的科技教育对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技术素养、创造教育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科技教育,自觉贯彻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提高民族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
1.加强课外科技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中小学以学生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可持续人才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中小学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学生的整体智慧和综合素质,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强调全面发展,还有就是能力的培养。其中,加强课外科技教育,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科技知识素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加强对学生的科技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协调发展,才能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课外科技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重要途径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是我国加快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作为当代青少年,掌握科技和科学文化知识是时代赋予的重要职责和使命。“科教兴国”战略的推进,关键在于适应于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型人才。
通过让学生在课外实践,可以让他们树立科技意识,增强自信心,提高科技素养。
3.课外科技教育与课内教育形成互补,培养高素质人才
掌握现代化的科技文化知识是将来适应社会,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的必然要求。中小学只有重视课外科技教育,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视野,才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当前中小学校课外科技教育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了解当前中小学校课外科技教育的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深入研究。笔者对部分中小学的科技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显示,中小学课外科技教育引起了一定的重视,但是依然有不少不足的地方。
1.对科技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调查显示,当前中小学对科技知识的认知相对不足。在对100名同学的调查中,28%的同学认为课外科技知识的学习非常必要,47%的同学认为课外科技知识只要了解一点常识就好,与专业知识相比,并不是十分必要。25%的同学认为科技知识的掌握可有可无。
2.课外科技活动途径较为单一
当前,中小学科技活动所占的比例相对偏少。相对于文体活动、演讲比赛、征文活动、志愿服务等一些学生活动,科技活动的数量只是“冰山一角”。而相关的课外科技活动的形式也主要是学术报告会,偶尔有少量的科技知识竞赛等。
3.课外科技活动缺乏有力政策支持
调查中,笔者了解到,中小学课外科技教育在政策、经费、场地、实验条件、师资等方面都没有达到应有的重视程度。同时,科技类专业高层次师资相对缺乏,成为制约学校科技教育的一个“瓶颈”。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往往呈现出一定的“盲目性”。
三、加强中小学课外科技教育的路径选择
在中小学课外科技教育中,可以进一步加强科教宣传力度,营造浓郁的科技文化氛围,丰富课外科技教育的途径。作为客体的青少年也要自觉地参与到科技活动中,培养科技素养。
1.加强宣教,调动积极性
学生是科技活动的参与主体他们的态度如何,对科技教育的效果将产生直接的影响。中小学加强课外科技教育首先在于树立中小学生对科技重视的认知观念,培养有较高科学技术素养、较强的创造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为青年。中小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舆论宣传优势,营造良好的科技氛围,抓好校报、校电视台、校园网站等宣传阵地,普及科技知识,搭建新交流平台,让广大学生走进科技、接触科技、了解科技,从而自觉地提高科技素养。
2.加强指导,提升专业性
专业的老师在学生课外科技知识的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小学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课外科技教育的指导工作,要配备专业的科技创新导师和实验导师,引导学生的成才成长,进一步提高科技素养、培养创新能力。对于日常开展的科技活动,也要委派专业老师对活动进行跟踪指导。
3.丰富课外科技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除了多举办高水平科技知识讲座、报告之外,中小学还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拓展渠道,不断丰富课外科技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在具体形式上,可以考虑将科普参观、科技作品展览、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科技文章评比、科技作品展、科技学术研讨会、学术沙龙、实验室科技创新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尽可能多地吸引学生参与。同时可以通过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科技活动周以及节日主题活动,将平时的日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
4.充分发挥科技馆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科技馆事业获得了蓬勃发展。科技馆的年平均人流量。几乎年年超过各类博物馆,反映出科技事业的无限生机。科技馆一直围绕着教育功能的发挥提升而发展的。科技馆最早作为博物馆的一个分支,以各种科技成果的原始物件作为主要展示内容。各类科技博物馆中,从内容性质来说,则大体可分为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业技术博物馆、科学技术馆。中小学可以充分利用科技馆资源,组织学生参观以及参加相关的兴趣活动,增强青少年的科技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