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评价的研究调查报告

作者: 何熠青

摘要:美术课堂教学中,教育者必须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科学的评价观,要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关键词:发展性;过程性;综合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0-002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正不断得到转变,教学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也更注重对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所体现出的综合素质能力的评价。对于美术课堂教学而言,评价问题当然也越来越备受关注。过去片面地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单一地从教师的角度进行评价,这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因而教育者必须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科学的评价观,要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也明确指出: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为此,我针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这一问题作了一次专题性的实践研究,在所任教的六年级四个班中开展了一些探索性的实践活动。活动为期三周,分三个阶段分别有侧重点地从学生的作业成果、学习活动、非智力因素三方面进行了探索,并综合采用了调查问卷、与学生谈话、平行班之间进行对比实验等方法,对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作了一些思考,得到了以下几点收获和体会:

一、对学生作业成果的发展性评价

一直以来,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一般都是由教师来评判“优、良、中、差”并在作业纸上简单地批下等第,这样学生既不能了解自己优秀作品的闪光之处,也不了解存在的问题。长此以往,他们的绘画水平就得不到提高,慢慢对美术课也会失去兴趣。所以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以“好”或“不好”来评价学生的作业,而是要用客观的、发展的、全面的、肯定的语言来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友善地提出个人意见和建议,对作品的评价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并由此产生不断进步的动力。

所以在第一周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对学生作业成果的评价上,分别在六(1)和六(2)班进行了对比实验。第一周的教学内容是围绕“桥”这一主题展开的,前一课是画桥,后一课是设计制作桥。在教学画桥的一课中,我对(1)班学生的作业只用了等级评价,而在(2)班则采用了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我特地设计了一张作业评价表,采用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评价,表格如下:

评价过后我选择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进行展示,让学生说说自己给自己如此评价的理由,也向学生说明我给他们如此等级和评语的原由。相比之下,(2)班的学生觉得这样的评价方式饶有趣味,特别是对自己获得的评语非常重视,“你观察得很仔细”、“你的线条画得很流畅”、“你画面的构图很完整”、“你要是涂色再均匀一些画面会更美”……这些肯定的、鼓励的话语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很有激励性的,从中他们既能知道自己作品的优缺点,也能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感受到作业成果得到认可的乐趣,因而在第二课设计制作桥的时候,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明显要比(1)班的学生高得多。他们在听讲的时候特别认真,思考的时候特别投入,制作的时候也特别细致,因为谁都想得到更好的评价。

实验表明,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应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去评价。要理解他们的眼高手低,用儿童的视角去解读他们的作业,好中求异,优中求新,尽量寻找其闪光点,帮助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艺术实践能力,从而让不同个性、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第二周我把研究的重点对准了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或明或隐、或大或小地体现着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及时而有效地对教学过程作出客观的评价直接影响着每个学生不同智力的发展,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发展和生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罗曼·罗兰说过:“不要只在乎事情的结果,只要曾经努力。”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仅以一张画或一次活动来判断这一学生的素质能力,而更应看重其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为此我设计了一份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表,结合第二周的教学内容在四个班展开了调查。表格如下:

课后我统计了学生的学习评价表,从中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客观真实的表现情况,也了解了学生是怎样看待自己与同伴的。调查表明:课前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的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都能全身心地投入,与同学的合作也很积极主动,而有些学生则因工具、材料的缺乏而无法顺利地参与作品的制作;教师讲解时能专心听讲的学生,大都敢于提问,乐于动脑,思维活跃,能针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独创性,而有些学生则只会人云亦云,学习不够主动,参与性不强。

通过这样的评价,不仅让教师,也让学生自己了解了在学习过程的每—个环节中的行为表现如何,从而使学生能正确面对自身的不足,找到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关键所在,使自己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所改善和提高。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不尽相同,他们在学习活动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也有高低,但他们总会在某一方面做得比较出色,或某一方面还有待提高。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这种较为全面的评价方式给予学生充分地肯定,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激励他们努力进取,不断提高。

三、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性评价

美术课中对非智力因素的评价也就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及参与性的评价,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审美观等方面进行评价。我在第三周把它列为研究的重点,研究的对象则重点放在了(3)班和(4)班。

在实践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虽然绘画水平不高,也缺乏一定的创造能力,但是他学习态度很端正,学习积极性很高,虽然最终并没有完成很出色的作品,但在整个学习创作的过程中他认真的、努力的,这样的学生我没有理由不给他一句“你很努力”的评价;而也有学生却自以为有一定的美术功底,曾经因为在书画比赛中获过奖而沾沾自喜,反而轻视课堂上的习作,虽然他的作品是要比其他同学的更值得赞赏,但他的这种心态却必须是要提出批评的。所以说,我们不能只看重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该重视他们取得这样的结果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因而我也设计了一份主要能体现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表现如何的评价表,对其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进行评价。表格如下:

我利用此表在两个班分别采用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进行了实践,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这样的综合性评价,不仅能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指明方向。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实践体会,而对于教学评价这个问题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作更深入的研究。新课程强调教学评价的综合性,强调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强调评价主体、内容、目标的多元化,强调评价重心的转移。因而,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过程,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注重以民主、平等、开放、共建的评价过程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要鼓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评价,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以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