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非智力因素对学习品质的促进作用

作者: 杨慧娟

摘要:非智力因素对人类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本文就非智力因素的界定、学习品质的概念作了阐述。从兴趣、情感、意志力、性格等方面对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的影响及作用展开了论述,论证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品质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学习品质;影响及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G42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15(2011)1-135-001

学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不仅需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联想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力等智力因素的积极投入,也需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成绩具有直接作用,非智力因素具有间接作用,起到始动、定向、强化和调控作用。学习就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了智力因素之外的决定智力活动效益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与智力因素有关的个性倾向(如学习理想、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情绪、意志、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认识方式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才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什么是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是指学生学习的动机、学习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是否有良好的学习方法等心理和行为素质。在这其中学习动机是由其学习需要引起并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和态度,是学生活动得以发动、维持、进行直至完成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制约着学生学习的倾向性、持久性和效果。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对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尤为重要。学习动机的形成又离不开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品质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兴趣是培养良好学习品质的动力

学习动机制约着学生学习的倾向性、持久性和效果。良好的学习动机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不良的学习动机则会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

汤**是我所带2006级学生,刚入学时的成绩在班中三十几名,但他自身并不气馁而且对艺术专业很感兴趣,通过一年的学习成绩已名列班级第三名,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喜欢这个专业,我想学到更多的东西”。正是有了这个信念,在2009年的全省对口单招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南京艺术学院。这充分说明了学习的成就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因素,而在于某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2.良好的情感是稳定学生学习态度的催化剂

情感是激励人们追求真理和将思想品德认知转化为思想品德行为不可缺少的非智力因素,它对学生思想品德认知和思想品德行为起着很大的作用。情感总是与认识紧密相联。消极情感阻碍智力发展,积极情感推动人的智力发展,特别是理智感,能使人不断地探索新的知识,保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克服困难。情感有信号功能,情感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即表达情感的方式——表情,表情是人类十分重要的交际工具,有人称为“情感语言”,这种“语言”对学生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我在班上做了一则关于师生情感的调查,38.69%的同学体会过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觉得那个时候很快乐,“老师的感染力对我们影响极大,他快乐我们也快乐”,“我常常因为某位老师在课堂上多看我几眼而高兴,那堂课也就听得专心”;44.83%的同学在知道老师特别关心自己时,希望自己更出色一些;更有16.03%的同学不曾体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他们说——老师好像从来没有注意过我!这些敏感的大孩子,他们是多么渴望老师能多关心一点,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不可以把自己内心的感情通过我们的眼神、言语,行为举止向尽可能多的孩子表达出来呢?那将是学生的福,是家庭的福,是社会的福,是祖国的福。

3.意志力是学生克服困难的柱石

良好的意志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等。如果把成功比作大厦,那么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就是人成才成功的柱石。原子说的创造者道尔顿说:“如果我有什么成绩的话,那不是我有才能的结果,而是勤奋和毅力的结果。”意志对人来讲,这比天资聪明更重要得多。因为,一切创造与发明和事业的成功,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历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实现。俗话说:宝剑锋利,从磨砺出,梅花清香,自苦寒来。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才有不断的进取精神。人干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目的,也就是起因,为达到目的,去选择方法和手段,积极活动称为动机,这就是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意志本身不是一个孤立的心理过程,在培养意志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家庭和学校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及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

4.良好的性格能造就人才

性格反映着人的生活,同时也影响着人的生活,良好的性格会促使人主动地去组织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克服干扰和困难,给生活带来愉快和幸福,使工作更有利于社会建设。

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的成熟々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因为性格影响渗透个性的其他部分,改变气质的消极部分,巩固发展积极成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转变观念,从多方面挖掘学生的潜能,尤其是非智力因素方面潜能的培养,因为它能大幅度地提高学习的效能。

参考文献:

[1]戴昭主编,心理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1月出版

[2]周瑛主编,教育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